沽上
丛话
津派文化谭(三)
华长卿的天津风物志(图) 2024年08月16日  罗海燕

  世人但凡论及天津的风物人情,往往引述一句古人诗“七十二沽花共水,一般风味小江南”。这十四字高度概括了天津多水的地理环境和爱花的市民风尚。究其出处,源自清代学者文人华长卿的《沽上竹枝》。提起历史上天津的人文鼎盛和文献世家,一般有“四大家”之说。津沽诗文大家杨光仪在《华氏家集序》中道:“吾邑不乏诗人,而后先继美萃于一门,则惟遂闲堂张氏、水西庄查氏。同时金子升先生以风义相高,诗名亦无多让……于是诗与画传为家法,则又共推金氏。”除了张氏、查氏和金氏之外,他又力推华氏一族。在他看来,这四大世家共同构成了清代津门文坛的主脉。华长卿则是天津华氏一族的重要代表。

  天津的华氏有两支,被称为“北华”和“南华”,分别从无锡和绍兴迁入,自清康熙以来繁衍成巨族。华长卿属“北华”,这一支自清嘉庆后科名日益繁盛,至少出现了7名举人和5名进士,此外还有两人中乡试副榜。华长卿(1804—1881),榜名长懋,字枚宗,一字镏庵,号梅庄,又署米斋老人,行十一。初为县学增广生,后中道光辛卯恩科举人,甲辰科大挑二等。曾试用训导,署房山县教谕,后选授奉天开原县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畿辅通志》有传。《天津县新志·艺文》记载津人著作530多种,而华长卿一人就有45种。因此,有着“津门古籍经营与保护的巨匠”之誉的张振铎先生曾言,“津人著述最多的是清代华长卿”。华长卿博通经籍,精熟史鉴,勤于撰述,尤擅诗文,先后师从沈兆沄、董怀新、樊彬、余堂、梅成栋等人研习历代大家之作,师法对象自唐宋至明清,绝不限于一家。早年即被称为“诗翁”,更与高继珩、边浴礼树帜清代诗坛,被时人目为“畿南三才子”。华长卿遍览南北山水、古今胜迹,往往详察其风土,深采其人情,然后托以诗歌,且有着强烈而自觉的天津地域意识和文化认同。他一生作诗近四千首,仅其《梅庄诗钞》就收录诗集14种,其中《津门新乐府》《津门杂感》《津沽竹枝词》《津门怀古》《禁烟行》等,题材涉及津沽风土、气候、物产、名胜、人物等,堪为特殊的天津风物志和地情书。

  天津郡新而地古,就大处而言,自古以来民风凡四变:始变为军,民风质直豪悍。再变为农,民风耻争厌讼。三变为商,民风苟安奢靡。四变为市,民风乐达包容。对此,华长卿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诗纪之。其中,《堆盐坨》写道:“草荡百里膏且腴,鱼盐美利芦商多。芦商公子多豪富,双臂缠金腰束绣。醽醁当筵斗碧鸡,琵琶一曲抛红豆。朝骑款段马,暮坐雕轮车。笋舆飞去人喧哗,紫云乱拥樱桃花。堆盐坨,晒盐滩,海风猎猎海日干。朱楼高耸嵌琼栏,呼卢夜照烛华残。或驱鹰犬逐狐兔,弯弓觑雀弹金丸。”对富饶鱼盐之利而生活豪奢的官商子弟多有嘲讽,认为他们衣着奢华、出行讲排场,又好斗鸡、爱听曲,整日饮美酒逐声色、驱鹰犬追狐兔,游手好闲。对此,他警示道:“海水桑田终不改,古商豪富今安在。大儿奢侈小儿骄,十年积聚一年销。”以此劝诫世人不可长游惰之风。

  在他笔下,天津社会繁荣、市井兴旺。如:“吴舲楚舫集津门,大河争碾菱花面”(《海船坞》)写海河运输之繁;“楼台灯火人声沸,鱼虾晓市春风腥”(《钞关桥》)赞津门贸易之盛;“冰鲜冰鲜多皎洁,白凝美玉寒霏雪”(《冰鲜市》)夸冷藏鱼鲜之美;“一城烟月四时花,万家炊火浓于墨”(《三岔河》)道老城烟火之兴;“士人千载利其利,举杯一酹汪司农”(《十字围》)称三津稻米之饶。他还高度评价天津美食,认为北方论食品之多,天津当数第一。津菜善用河海两鲜,注重调味,又讲究时令,故适应面广,其以津门民俗风味为基础,又吸收了宫廷满汉菜肴精华。华长卿在序于扬献《津门食品诗》时特别提出:“北方食品之多,以津门为最。吴、越、闽、楚来游者,皆以为烹调之法甲天下,京师弗若也。”

  竹枝词原为巴渝一带民歌,后世文人往往依其声改作新词,或写当地风物,或咏男女爱情,成为民间风土的重要载体。历代津门竹枝词超过千首,其中华长卿所作《津沽竹枝词》组诗共12首,纪地理、系节令、思前贤、感世事,内容广泛、艺术高超,是了解天津风土人情的重要文献。如“西沽杨柳大红桥,多少轮蹄别路遥”“小直沽前飏酒旗,麦风翦翦雨丝丝”“杨柳青边多杨柳,桃花寺里尽桃花”“十字围边古钓台,葛沽红稻花争开”等,这些天津地名一经他写出,便多了无限诗情画意。他还写了许多天津独特的岁时风俗,如春夏卖鱼:“一抹残阳初过雨,绿杨城郭卖河豚。”冬日溜冰:“不用赢车不用轿,琉璃世界坐冰床。”天津城市的形成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捕鱼垂钓成为津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他写道:“徒骇河干多钓徒,如披一幅辋川图。天寒月黑芦花岸,几点渔灯丁字沽。”对于天津的人文繁盛,他曾描绘当时戏曲在天津的演出盛况以及津人对名伶的追捧:“新来菊部唱凉州,年少王孙争一游。携得梨园佳子弟,四更同醉酒家楼。”还曾追念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水西庄雅集,抒发思古之幽情:“艳雪楼头启文社,水西庄上聚诗才。当年词客如飞絮,送入东风总不来。”除此之外,他在诗里也吟咏了水局灭火、津门禁烟等时事,读之令人动容触怀。

  华长卿熟稔地理掌故,堪为“活字典”。俞樾曾称赞其:“君自幼至老,每日所读之书,所见之友,所游之地,所作诗文,无不纪(记)录于册,虽久不忘。及门有以史传琐事相质者,应之如响。”通过诗文也可看出,华长卿的天津书写不仅量多而真实,且生动兼深情。因此说,若求天津风物志,敬请拜读华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