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设卫筑城620年纪念 听学者讲述“成长的印迹”~~~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卫筑城620年纪念 听学者讲述“成长的印迹”
“别名” 串起天津这座城
单炜炜 本版摄影 李志坚 孙少华 曹俊茹
  ◀ 大运河与海河汇合形成的三岔河口,是天津发展的摇篮。

  ▲ 南运河河畔的桃花堤,春色秀美。

  ▲ 大直沽,曾是天津古渡口之一。

  ▲ “海门慈筏”牌坊是后来从河边移入天后宫里。

  ▲ “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记录的朱棣由此南下。

  ▲ 津湾广场是过去的柳墅行宫所在。

  析津之水东南流, 二分烟月小扬州。 海门晴雪浸金鳌, 角飞城外木兰舟。

  四句赞景之词,撷自不同朝代咏讴天津的佳作。以这暗嵌天津别称的“藏名诗”,恭贺今年12月23日的天津设卫筑城620年,文脉赓续若弦歌不辍。

  620岁,又岂止620年。当今整个天津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跨度,也就有了很多别名、别称。从津沽、直沽、三津 、沽水、章武、海津、漂榆邑、算盘城、小扬州……到当代的哏儿都、曲艺之乡、戏剧之城、科技之城等,众多别号、别称,在地区发展与建设进程中,折射出的是天津的城市变迁、文化捩换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津沽 三沽 三津 沽水 沽河

  因水而生的“津”“沽”

  天津设卫620年,但历史远不止于此。来新夏教授编撰相关天津历史文化资料时曾称,天津是黄河与大海联手创造的一片沃土,是由海滨荒滩向大都市发展的。同时,华北最大河流海河,在中游集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等,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从大沽口入海,也就荟萃了众多“水”生之名。

  “津,是指渡口,沽,是说傍水之聚落。”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告诉记者,“津”“沽”,是天津的简称,也是天津众多别称中的关键字,“而津沽二字合为一体,也是天津的别称之一。”在他看来,津沽源于天津七十二沽,虽非确数,但“丁沽”“西沽”和“直沽”,是天津地区较早形成的聚落。

  “千里三沽使,倾筐异味传。”这是清代诗人朱彝尊所写的《云中客舍曹武备自天津以银鱼筐蟹见寄赋谢二首》中的诗句。谭汝为说,根据天津历史发展,“从战国、秦汉至辽宋金元,直至清雍正年间,‘三沽’都隶属武清版图。清雍正八年,包括‘三沽’在内的武清东南部142个村落划归新建的天津县。”因此,“三沽”成为天津代称之一。

  还有一个“对应”的“三津”,其来源说法之一是指北运河、南运河与海河在三岔河口汇聚,三条河合称“三津”。至今,在天后宫依旧有“佑护三津”的匾额。天津革命先驱于方舟1920年在狱中所作《浪淘沙》一阕,开篇即以“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一句,展现壮阔的革命气势。

  过去很多文人学者的书籍专著中,出现以沽河、沽水为题,比如清代诗人蒋诗所作专咏天津风物的竹枝词,集结成册《沽河杂咏》,其中记录过去天津特产河豚:“磨刀霍霍切河豚,中有西施乳可存。此味更无他处比,春鱼只含数津门。”

  天津近现代的作家、教育家戴愚庵,有《沽水旧闻》讲述天津风情风物,还有《沽上英雄谱》《沽上游侠》等津味武侠小说。

  “沽水,在词典中是古水名,而海河也被称作沽河。”谭汝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评选出的“天津十景”中的沽水流霞,就是指海河风景线,如今更是天津文旅的重要名片之一,“天津人常说自己是喝海河水长大,人与城都是因水而生。”

  章武 漂榆邑 角飞城 直沽 海津

  行政建制的县寨镇

  随着历史进程,因天津地区归属辖区的不同,也诞生很多新的别称。

  在战国时期,天津地区属于燕国的一部分。天津历史文化研究者李弢介绍,秦统一后实行的郡县制,天津的武清属于渔阳郡泉州,宝坻、宁河属于雍奴,静海属于渤海郡的东平舒。到了汉初,天津地区设为泉州县、雍奴县、章武县、东平舒县、文安县。后来,曹操设立章武郡,所辖更大。旧时天津文人所署“章武某某”,与“沽上某某”类似,都是一种文化风气。

  “鸣禽啼上角飞城”“枝枝红映漂渝津”描绘天津景色的诗句,分别出自汪沆《津门杂事诗》与蒋诗《沽河杂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清河又东径漂渝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城。”漂渝邑,西汉时属渔阳郡泉州县,“是为当时皇家封地采邑。”

  李弢解释,角飞城实际是漂榆邑的俗称,就是现在的军粮城一带。“根据天津历年考古发现,此地为军事重镇,盐业发达。”在唐宋之间,军粮城一带即为入海口,这里是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海港城镇,“漂渝津,即漂榆邑的渡口。这在史书均有记载。”

  以行政建制设立为别名,天津的例子很多,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直沽”,是比天津城出现还早的古地名,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金史·完颜佐传》载:“以佐为都统……成直沽寨。”从地形角度分析,是黄河三次经天津地区入渤海,造就了平原地区的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海河形制,即所谓“三岔河口”。元代时,史册中可见“于直沽沿海口屯种”“募壮丁守直沽”等记载。

  李弢介绍,有大小直沽之说,“三岔河口地区为小直沽,大直沽在河东。”而明朝文人李东阳在《天津卫城修造记》中说:“天津及左右三卫,其地曰直沽。”直沽的范围就更广阔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别称“海津”一词,这源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在三岔河口设立取代金朝直沽寨的“海津镇”。天津有座海津大桥可不在三岔河口,大桥直接连接了富民路和大沽南路,通衢河东区和河西区。

  包罗万象的名 承载历史的号

  天津别称富含的综合信息,是一座城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历史记忆。

  津门比海门更“广”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舟泊天津时,感叹“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津门,是沿用至今的天津别称中,较为常见的一个。

  谭汝为介绍说,按照清代名臣陈廷敬所撰写《海门盐坨平浪元侯庙碑记》所载:“海门者,海水之所出入也,津门者,众流之所汇聚也,河海会流,三汊深邃,更名津门。”津门的引申意义更多。“既显海防之重,又有进京关卡之意,更因具有护卫京师畿辅北京门户的功能,在地理位置和语义语境上都发生了变化。”

  析木吻合设卫时间

  “天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摇篮。”天津教育史研究专家学者张绍祖向记者介绍,天津第三中学的前身、直隶省立第一中学校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校歌:“析津文化,我校开其始;直隶教育,我校发其端。”

  析木是天象中十二星次之一。《星经》所载:“析木谓之天津”。天津得名众多说法中,就有星象说。李弢介绍,根据古代分野学说,地上位置与天上星星对应,《静海县志》记载:“姚广孝谓女宿上有天津九星,占应小直沽。”析木星次农历十一月初九至十二月初六,而朱棣皇帝设卫时间也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12月23日),多巧。

  析津之名,则源自辽代设立的析津府、析津县,前者囊括现在的天津地区及河北省遵化等地,后者有学者考据即为如今蓟州区地域。

  豆子卤起义往事

  清代天津水西庄的查礼曾留诗曰:“石桥西畔断霞浮,豆子卤边晚市收”。此地实际就是如今的咸水沽。后来,红学家、咸水沽人周汝昌先生考证,豆子卤就是当地的窦家岗。

  隋朝大业年间,各地起义不断。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豆子卤就先后出现刘霸道和格谦两股势力。不满隋炀帝暴政农民军起义,也就成为当地一段历史记忆。 新报记者 单炜炜

  本版摄影 李志坚 孙少华 曹俊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