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各地开启旅游旺季。人们频繁地使用在线旅游平台购机票、订酒店等,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再次引发关注。近日,亿欧创始人黄渊普公开质疑某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身为平台最高级别“黑钻会员”,黄渊普质疑:“为何最高等级的会员享受不到价格优惠,反而可能支付更多?平台价格是否真的没有明显优势?”平台答复称,没有大数据杀熟,“国际机票的价格会有波动,对接的价格可能也在缓存当中”,才造成了返回页面时价格变化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
大数据“杀熟”是指利用用户的历史消费数据进行个性化定价,长期使用某平台的老用户因其忠诚度较高、消费习惯已被掌握,反而会被定价系统认为有更高的支付意愿,从而推送更高价格的产品。这一现象在机票行业、酒店预订、线上购物等消费场景中屡见不鲜。黄渊普身为名人,又是“黑钻会员”,如今也疑似被杀熟,印证了大数据杀熟面前“人人平等”,令网友顿感“亲近了些”。网友感同身受,对被杀熟再熟悉不过。有消费者投诉称:在相同平台、相同时间预订同一航班,不同账号显示的机票价格相差近千元,会员价比普通用户还贵;有人预订酒店失败,换个手机查询,价格竟然涨了……不少消费者苦叹“懂我的人坑我最深”。
大数据杀熟类似于实体店专宰熟人,是一种严重背信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更违反法律规定。而大数据杀熟危害更大,因为认识的熟人更多,比熟人更熟,甚至比消费者本人更了解消费者。大数据杀熟实际上反映了部分电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平等保障。然而,如你所见,现实中,几乎没有一个平台承认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有的称,是针对不同用户所进行的差异化营销。有的表示是网络波动、系统异常或设备差异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大数据杀熟的即时性、隐蔽性、模糊性和复杂性,消费者天然处于劣势地位,面临着辨别难、举证不易、维权困难的困境。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对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治理。这是我国首次在行政法规中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期待条例能够彰显威力,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倒逼企业规范经营。
除了靠法律的威慑,消费者也要提高自己“防杀熟”的段位。比如,尽量不要让App获取隐私数据,如地理位置、通讯录、相册等;多注册几个号,来回比价;为App提供“假”信息,比如想买机票去北京,可以多搜一下去上海、西安等其他地方的机票,让大数据判定你并不是很想去北京,反而在最终购买时,获取更高性价比的选择……当然,买的不如卖的精。不过,对于平台和经营者来说,大数据固然玩得很精、很溜。然而,须知,消费者即便斗不过你,但可以用脚投票——谁杀我,我就把谁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