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看病没诊断 用药没明细 全是障眼法 原来没资质~~~
滨海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病没诊断 用药没明细 全是障眼法 原来没资质
诊所如此看病 怎能让人放心
崔楠 文/摄
执法人员正在现场调查

  无论到哪一级的医疗机构看病,自己得了什么病?用的什么药?都是患者最关心、最基本应该获知的信息。可在西青区中北镇的一家个体诊所内,患者得了什么病、用的什么药都一概不知,就“被”输了液。而经过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才得知,这家诊所原来根本就没有输入抗生素药品的批准,就这样,这里的医生还给前来暗访的记者也开具了消炎药。

  读者反映

  不知得啥病 不知输啥液

  “听输完液的孩子说,医生不仅没有告诉自己孩子得的什么病,而且也不知道输的什么液,我就觉得这家诊所也太不靠谱了。这样的诊所输液,能安全吗?”家住西青区中北镇的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孩子的遭遇。前几天,他给孩子打电话时得知,今年二十多岁的儿子发了高烧,还出现了嗓子疼的症状。听到这,心疼孩子的王先生马上表示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而孩子告诉他,已经在家门口一家名为“碧水源”的个体诊所输了液。

  接下来,王先生询问孩子究竟是得了什么病,是支原体感染还是甲流,可孩子的答复却是,医生根本没告诉,只是告诉他输三天液就行了。王先生急忙追问,输的是什么液,用的是什么药?儿子表示,不仅没有具体的处方,而且连收费的票据都没有。听到此,王先生立即对这家诊所的做法产生了怀疑。正规诊所怎么不告诉患者用的是什么药,甚至连票据都没有呢?这样的话,患者的权益如何能保障呢?

  记者暗访

  手电一照 就给输消炎药

  12月4日上午,为了探明这家诊所的真实情况。记者同样以喉咙痛来到了这家坐落于中北镇碧水家园附近的“碧水源诊所”。进到诊所内,只见两间诊室内没有医生的身影,倒是在配药间内看到身穿白大褂的两名女子正在忙碌着。向输液室内望去,不仅椅子上已经坐满了挂着吊瓶的人,一张输液床上竟然坐着两名同样打着吊针的患者。不仅如此,一名等待输液的男青年竟然坐在过道就准备要输液。

  听到有人要看病,原本在配药间内忙碌的一名老医生才进到诊室,询问是不是发烧。从记者口中得知并不发烧只是感觉喉咙痛。这名女医生在没有使用压舌板的情况下,只是用手电照了记者的喉咙一下就说:“发炎了,你是输液还是打针。”没有进行例如验血、验尿等其他检验,这名女医生就大笔一挥在一张处方笺上书写起药名。接下来,女医生指了指对面的收费处说道:“交完钱就可以输液了。”接过手写的这张处方笺,记者看到上面的药名并不完整,而第一种药居然只有一个“安”字。见记者仔细观看上面的药品名称,这名女医生解释说:“这两种都是消炎的,这是抗病毒的,这是止咳化痰的。”亮明身份,记者询问这家诊所的两名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是否有病历时,一名女医护人员解释说:“患者没要病历。我们只有处方,没有病历。”

  与西青区卫生和计生综合监督所取得联系后,记者在等待执法人员期间,也遇到了刚刚退费的一名男患者,他向记者说,他也是之前在这里看病的,当时也没有给他任何检查和病历就给他进行了输液。他交钱后,诊所也没给他任何票据。他也不知道自己输的到底是什么药。感觉到这家诊所不正规,他才决定退费不再继续治疗的。

  卫生监督

  违规责令整改 违法立案调查

  很快,西青区卫生和计生综合监督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经过现场询问,给记者开具的处方上,标注为“安”的就是抗生素药品。为了不让患者看清楚,搞明白,他们才用了简称。

  此外执法人员初步调查确定,该诊所确实存在病历不完善,没有给患者纸质处方等违规行为。对于上述问题。执法人员当场给与该诊所警告,并责令整改。执法人员还介绍说,经过初步调查得知,该诊所并没有获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注射抗生素药品的资格。也就是说,该诊所给所有患者输入抗生素(消炎药)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这也是该诊所不敢给患者真实处方的原因。对于该诊所涉嫌的违法行为,卫生执法部门将立案进一步调查。本报也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新报记者 崔楠 文/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