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内阁报到就职
第二天龚丽正尚未起来,法源寺外已来了几台绿呢官轿,原来是浙籍在京官员请他去浙江会馆赴宴。丽正慌忙穿上新制朝服,随他们去了。一连三天,酬酢迎送,弄得他焦头烂额。到第五天,朝命传下,龚丽正授内阁中书。他实在受不了官场这种繁文缛节,匆忙离京南归,回杭州去了。
丽正进士及第的消息早已传到杭州,那番热闹又远远超过去年秋闱报捷之时。多亏守正在家,帮着匏伯先生应酬,总算应付过去。丽正到家已是五月端阳。他先到桂隐山房给父亲请安,又到绿华吟榭看望妻子和阿珍。孩子已经五岁,聪慧可爱,只是身体瘦弱。午饭时,吃着粽子,他向全家人讲述了路上经过,特别提到拦黄坝夜逢杨湛卢的事。匏伯公听了叹息一声说道:“人生在世譬如一片落叶,沉浮荣辱往往自己做不得主啊。杨湛卢本是有用之才,却被埋没了。那年他来杭州,我把他安排到黄叶观。后来他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他走后不久,苏州盐运道一个姓郎的道台被杀,传说凶手是个道人。这郎道台正是江苏镇江人,我想定是湛卢所为。他为了报父兄之仇,毁容改面,掷笔学剑,其志可嘉。他当年不辞而别,和你相逢又不肯相认,是怕连累我们啊!”
过了端阳,丽正告别父亲,带着妻子段训和儿子阿珍赴京上任,六月到京,在仁匠胡同休邑会馆对面赁一四合小院住下,然后到内阁报到就职,他的仕宦生涯就这样正式开始了。
内阁在紫禁城内,东华门附近,原本是协助皇帝参与决定重要政务的机构。雍正以后,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逐步为军机处包揽,内阁于是成为有名无实,类似抄录、保存档案的事务机关。清朝建立之后,沿袭明朝的编制旧例,内阁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长官和若干属员。“内阁中书”,又叫“中书舍人”,是内阁中的六品文官。原来内阁学士每天必来内阁视事,主要任务是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名曰“读本”。这些奏章是由内廷经皇帝御览后转来的。有些来自各部院,叫做“部本”;有些是各地督抚、文武大臣、地方官员上奏的,称作“通本”。
通常,全国十八个行省数千府道州县官员,每天都有奏章到京:有报丰歉的;有报祥瑞的;有报狱讼的;有报军事的;有报民情的;有弹劾的;有保举的。真是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如果遇到天灾人祸、重大事变,羽檄如雪,一日数报,章奏交上,大学士们纵使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也应接不暇。为了便于阅读、处理,就必须由内阁中书先替他们分门别类。
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