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85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火了,原因是在短视频网站为年轻人做科普。“我现在最缺时间”,汪品先在视频中讲道。一边搞科研,一边做科普,没有周六日概念……“时间抓得很紧,是一辈子的习惯”,除了科研上的严谨,老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同样给人思考。
对待时间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古往今来,但凡有所成者,无不是有所追求、珍惜时间的人。司马光爱读书,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为了约束自己不睡得太久,用圆木做“警枕”;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在他看来,“节省时间,也就是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植物学家钟扬,在雪域高原用16年采集到4000万颗种子,在与时间赛跑中成就了事业的精彩……时间是有限的,在它面前没有人能成为逆行者,时间又是“无限”的,认真对待时间的人,总能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延展”时间的长度。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东京奥运会上,100米半决赛发枪前,苏炳添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手势,事后他解释,这是在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无限可能,要多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时常以“每天进步一点”自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期盼“九层之台”的高耸,必须先有“起于累土”的坚持,才能在不断突破中离目标更近一步。
不负韶华,努力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时间也终将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