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怎么停电了?”“这事是归物业管还是电力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东丽区海颂园社区微信群里的平静。小区部分楼栋电力管理复杂,物业公司、电力公司均有涉及,一时间谁处理、谁掏钱,成了工作堵点。为此,社区党委书记王芳当即把物业公司、供电部门、居民代表聚拢到“海颂约吧”,大家很快就明确了问题所在和责任分工。经过连夜抢修,当晚恢复供电。
“海颂约吧”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会议室,矛盾纠纷调处、社情民意、文明风尚传播等大事小情,都可以“约”。做好社区服务,推进基层治理,本质上说,是一个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要反映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才能更有方向,服务才能更精准有力。“海颂约吧”的目的就是让居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了解群众诉求,尽可能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约”出群众的心气儿顺。
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打通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就得把群众热情调动起来,发动群众的力量,如此才能增强基层活力、提升基层凝聚力,画出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现在的参与感越来越强了!”居民刘玉辉是个热心肠,以前总喜欢给社区工作“挑刺”。王芳不仅把她请到“约吧”,主动介绍相关问题的解决情况,还结合她的特长,让她做社区“科普大使”,一起参与到治理中来。
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服务举措是否惠民利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因此,服务好人民群众,找准问题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把工作干在实处,在结果上体现实效。当然,实干不是盲干,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从小事、琐事做起,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才能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譬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调动各方资源、引进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以“志愿+”的合力走进民心,为居民提供精细化、专业化、高质量服务;红桥区借助智能化网格管理平台,聚焦关键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打造“十个一”工作模式,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切实让群众感到满意……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态度落到实处,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干得顺畅、高效,群众才会心气儿顺,才愿意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治理中来,社会发展也能在治理同心圆的带动下焕发出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