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脱险
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主任谢觉哉的安排下,将剧团解散,一部分加入当地的雪花剧社,一部分被派到国民党军队中做统战工作。王莘等四人被派到甘肃省定西县国民党新编第一军邓宝珊的部队,给战士们上文化课,教唱歌曲,组织文娱活动。一个月后,他们的行踪被兰州国民军党部发现,邓宝珊部队的地下党闻讯掩护他们撤离定西,返回青训班。
经过这次挫折,王莘更加坚定了到延安去的决心。他的要求终于得到组织批准。
1938年10月,青训班领导委派黄竹君为队长、王莘为副队长,率领二十多位青训班结业生身着便衣,背起行囊,从吴安堡出发, 一路向北进军,直奔革命圣地延安。
队伍行进到耀县时,被国民党军队扣押到一个骡马店院内。此时,夜色已深,王莘趁哨兵不备,偷偷写了一封信,买通了一个喂马的小伙计,请他连夜把信件送到安吴堡青训班。
大家一夜未睡,凑在一起商量对策。大家判断,国民党兵扣押他们的目的,很可能是把他们送到西安。有人主张宁死不屈,有人主张软磨硬泡。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回西安第一天的路程,傍晚时可到三原,因大家对三原的地形比较熟悉,可以见机行事,四散逃跑。
第二天一早,骡马店里走进一个当官的,假惺惺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要去延安,听老哥劝你们一句,你们都是文化人,应该去有文化的地方。西安是汉唐古都,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又有很多高等学府,你们到那儿才有发展前途嘛!延安是啥地方?一片黄土疙瘩,鸟不拉屎的穷山沟,你们去那做甚?咋样?如果你们愿意,我现在就派人护送你们到西安去!”
大家早已商量好对策,心里有底,脸上做出一副被他说服的样子。负责押送他们的共有两个当兵的,八个保安队员,每人身后都背着一杆步枪。当兵的让大家把行李集中起来,随即牵了两头骡子,把行李驮上,一队人马上了路。为了麻痹当兵的,大家假装很轻松,一直保持整齐队形,遇到路上小憩,故意打听西安有什么大学,学校待遇如何,等等。到三原时,天色昏沉,前方横亘着一条沟壑,正是逃脱好时机。说时迟,那时快,黄竹君与王莘相互使个眼色,大叫一声“跑!”大家一个个如矫兔般四散奔逃。十个荷枪实弹的大兵尚未反应过来,二十几个大活人早已无影无踪。他们追了一阵,放了几枪,不得不放弃。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