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真相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当时也只能如此了。1937年7月,日寇侵占了北平和天津。《老夫子》《老白薯》是1937—1942年间创作发表的,冯朋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初露头角,是因为这两个长篇在后来才逐渐闻名于京津,这个时期正是敌伪时期。因此,《史》也就没有涉及。原因也就这么简单。
毕克官所说的“近期,报刊上引发出了朋弟热”,是指1999年,作家冯骥才在《今晚报》上发表文章《朋弟的“老夫子”与王泽的“老夫子”》揭露事实真相。但王泽否认此事,而朋弟已经去世多年。此后的2001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谢其章的文章《警惕漫坛扒手》,指出王泽“老夫子”系列漫画抄袭自朋弟作品。姜德明、冯骥才、谢其章等在媒体上多次为朋弟打抱不平。冯骥才还编著出版了《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一书,呼吁各界关注朋弟在海外遭到版权侵害,并为朋弟进行维权。这个事件被评为“2001娱乐圈十大新闻事件”之一。
毕克官对抗战时期处于沦陷区的漫画家复杂的政治、人事情况无法甄别,刻意回避了包括朋弟在内的“沦陷区”漫画作者,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艺术史研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或许可以理解。但2002年甘险峰所作的《中国漫画史》竟然对朋弟及其漫画作品只字未提,实在令人费解。
1936年5月至6月,冯棣连续在上海《大公报》刊发《都市下层生活》系列速写作品,同时配发简短文字,反映下层人民生活苦痛,具有极强思想性。1936年11月4日,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参加画家八十余人。冯棣《万能博士大冲锋》参展。在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可以得到一份极为可观的数据,民国期间共发表42844篇文献(包括漫画作品与相关研究),出版文献超过300篇的杂志有28种,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漫画》《三六九画报》《时事月报》《实报半月刊》《时事类编》《漫画生活》《漫画界》《上海漫画》《中国漫画》《半角漫画》,出版文献超过100篇的作者有16人,其中朋弟赫然排在第一位。前十名中的其余九位依次为江栋良、谭沫子、叶浅予、麦金叶、何基、汪子美、丁深、丁聪、席与承。
这些事实都可以说明朋弟及其漫画作品在当时的新闻界、漫画界,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均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朋弟在1939年还发表过漫画理论文章《漫画简说》《漫画论》。这些都说明朋弟不仅是一位漫画创作的实践者,也是一位漫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