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伴我行。在“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武警天津总队执勤四支队某中队战士张开浩,看他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做新时代雷锋传人。
十年捐资助学点亮希望之灯
“开浩,你寄来的新年礼包我们收到了,孩子们很开心……”这是年前中卫市白马梁村村委会给张开浩的来信。多年来,张开浩用自己的津贴定期为白马梁村4名孤儿提供生活费,为村里其他30名儿童捐赠学习用品。
十年来,他先后资助四川、甘肃、山东、河北、天津等地50多名贫困儿童和生活困难大学生,至今寄出去的款项加起来有近30万元。张开浩的家庭并不富裕,谈及是什么让他对捐资助学如此执着,他说:“帮助一个人就像点亮一盏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身也可以收获快乐。”
三次抗震救援彰显军人本色
四川雅安地震救援,甘肃定西地震救援,四川九寨沟地震救援,平凡的战士却有非同寻常的经历。2017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正在家探亲的张开浩在申请救援获批后作为志愿者毅然奔赴震区,搬运救援物资、安抚受灾群众、参与灾后重建。在一次运送伤员途中,车辆几次被困,张开浩有时冒险争先探路,有时将受伤群众背在身上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
参加九寨沟救援,由于身份的变化,张开浩与之前两次大不相同,他更清晰地认识到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在地震救援时,除了要面临余震带来的危险,更要忍受白天的高温暴晒和夜晚的蚊虫叮咬。渴了忍一忍、饿了忍一忍、困了再忍一忍,救援辛苦,但他从不叫苦喊累,他说:“虽然牺牲了假期,但作为一名军人、志愿者,参与救援义不容辞。”
四次岗位调整初心从未改变
记得当年,指导员找他谈话,让他担任文书,原本想在军事训练中一展身手的他犹豫了。但想到部队里哪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他放下自己的顾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甘当“无名英雄”,做一名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的“螺丝钉”。
入伍七年,从一名普通兵到中队文书,从军校学员到支队士兵档案管理员,工作岗位改变但为他人服务的初心却从没有变过。去年老兵退伍,原本准备回家结婚的他,为了第一时间把档案寄回老兵入伍地,他将休假的日期一推再推,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做到了百余份档案毫无差错。
“起于毫厘,积寸诚而传大爱/细雨涓流,汇入波涛添海阔/军营生辉,积蓄天地之大美/新风开代,育新时代之雷锋。”
张开浩是新时代年轻人的榜样。
(东丽区武装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