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胡张庄村过去是个有名的贫困村,2006年,杨宝玲担任这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十多年来,她带领本村农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发展,人均年收入翻了好几番,曾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杨宝玲,如今成为全村致富增收的领头雁。
一场瑞雪过后,杨宝玲一大早就来到村民的葡萄大棚,看着枝条上已经长出的葡萄嫩芽,脸上乐开了花。然而在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1983年,山东籍的杨宝玲嫁入了胡张庄。没有任何经验,没有学历文凭,凭着一腔热血,杨宝玲于2006年成为这个村的带头人。然而,上任第一年,就遇到了第一个大难题。
那段时间,杨宝玲连吃饭、睡觉都琢磨着葡萄的事儿,几乎天天给朋友打电话,一回不行就两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宝玲的努力下,刚成熟的几百万斤葡萄终于销售一空,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种葡萄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007年,华明街道实施“宅基地换房”政策,因为是新政策,没有前车可鉴,大部分村民都在观望。但在杨宝玲眼里,“换房”是好事,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她起早贪黑,走村入户做宣传、搞调研,最终,胡张庄村成为了第一个全都搬入新市镇的村子。迁入华明新市镇以后,杨宝玲就琢磨着如何让群众搬得进楼房,更要住得安心、舒心、顺心。她制定了胡张庄村的发展规划,抓住葡萄这个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与国内知名酿酒企业建立起直通的营销网络,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2017年,中央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用好“乡村振兴”这把金钥匙,破解乡村发展症结,兑现对群众增收的承诺成了摆在杨宝玲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在她的带领下,胡张庄村的葡萄销路越走越宽,年年卖出好价钱。截至2020年,胡张庄村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2000余亩,新建的41个设施化葡萄大棚,也改变了传统葡萄露天种植,不仅防雹、防虫、防范候鸟啃食带来的葡萄减产,还因为提早一个多月成熟上市,让葡萄身价倍增。
胡张庄葡萄采摘园也被评为“天津市第二批AA级乡村旅游点”,在京津冀地区小有名气。如今的胡张庄村,正充分发挥现有葡萄产业等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个曾经收入几近为零的“三无”村,已发展成为集体年收入突破500万元的小康村。
人口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均等化……透过胡张庄村发展变化,我们看到了东丽区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新区的步伐,也欣赏着乡村振兴描绘出的三农新天地。相信,今夏的胡张庄村,葡萄更加成熟,村民的腰包更鼓了,腰板更直了,迈进最美乡村的步子也更快了。
(记者 单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