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春光明媚。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内,一个小小的芯片正在从科研人员的论文中“走出来”,变成现实产品。“依托清华大学光电芯片领域的科研成果,我们正在进行激光器芯片产业化工作,这条生产线投入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华慧科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曲迪对未来信心满满。
这是京津冀协同创新不断加深的缩影,也是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的生动实践。从0到1、从1到N,从产业链的上游到中下游,创新必须紧紧镶嵌在产业链上,才能更深层次地驱动发展。
把创新最大限度落地,需要跨越领域、行业、地区,让创意、专利、资源、人才在产业发展的“大网格”中自由结合。仅仅局限于一城一地,既难以盘活创新“存量”,也难以激发创新“增量”。“一边是北京集聚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一边是天津的制造业优势;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一边是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就能发挥最大合力。”正如曲迪所说,做好融合、转化、连接的工作,就要奔着市场去、奔着应用去、奔着效果去,让创新成果紧扣产业链条,“沿途下蛋”。
“沿途下蛋”,这是一个对“科研—转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链的形象比喻。“沿途”,指的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下蛋”,是指科技成果能应用转化,能服务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如同一颗颗明珠,创新活动镶嵌在产业链上,串起了区域协同、产业壮大、企业成长的发展脉络。让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协同创新这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就一定能发挥出更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