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不落实,发展就落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根基。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坚持制造业立市,瞄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目标。”静海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制造强区建设,建设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信心源于自信。“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战略决胜期,而制造业作为静海的当家产业,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规模位居全市第二,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构建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制造业强区,助推天津功能定位的加快实现,静海“有家底”“撑得住”。回眸“十三五”,静海紧握先进制造“金钥匙”,立足现实、对接未来、科学谋划,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配式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绿色表面处理生产基地,以循环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园区快速发展,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加快集聚……源于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静海信心十足,决心坚定。
路径明于方向。铿锵迈步“十四五”,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静海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区建设,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强劲支撑。方向一明天地宽。静海的制造业跨越发展不是“新瓶里面装旧酒”,而是革故鼎新的大手笔。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拼质量”“拼结构”“拼绿色”上来,助力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围绕优质钢材、金属制品、装备制造、轻工制造、资源再生五大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产业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改造。引导和支持原有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以创新推动优势产业“发新芽”,全力做好建链、强链、补链工作,奋力抢占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源于此,静海高质量发展更有实力起点迈大步,开局上台阶。
“破局”源于实干。未来可期,落子当下,实干方能破局。以创新的思维冲破思想“藩篱”,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关”,静海将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基础“再塑工程”,促进产业链向服务和研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发展,以银隆新能源汽车为轴心,重点打造绿色能源新“引擎”。以产品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重点推动高端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电池配套、骑行装备、再生资源平台交易等方向延伸。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和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都市型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上取得重大突破。源于此,静海落实新发展理念其势已成,聚力聚效。
美好蓝图已然绘就,向着既定目标只争朝夕、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蓄力量,筑成静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