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魏铭珺)提起果园新村街新华里社区的增1号楼4门,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该楼门9户居民,每户家庭都有党员,邻里十几年来亲如一家。近日,社区对楼道进行装饰,挂上家风家训主题书法作品,通过打造特色楼门,以“小家”带动“大家”,激励邻里、社区居民共同进步。
美丽楼门家风好
走进新华里社区增1号楼4门,映入眼帘的是楼道墙壁上挂着的家风主题书法作品,两旁整齐摆放着几盆绿植,像是走进了居民家的客厅。顺着干净整洁的楼道上去,每户家庭的大门上都贴着福字,上面写着自家的家训、家规。据新华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国华介绍,工作人员前期入户搜集整理各具特色的家规,并以福字形式于各家门口展示,通过这一直观方式传播家风文化,进而以家风带动社区风尚。
邻里互助齐进步
“楼道这么整洁干净,得是有专人打扫吧?”面对这样的疑问,家住二楼的老党员张殿文笑着说,“专人就是我们自己,各家没有排班、没有规定谁家负责清扫哪些区域,大家都抢着做卫生。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拿着拖把、抹布清扫楼道,打扫时经常会碰到一起。”
张殿文家门口的福字上写着“殿庐可柴扉,何须千数顷;文章当醒世,自有一寸心”。十七年来,他作为区老干部宣讲团成员,积极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群体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谈起邻里互帮互助,张殿文十分感慨,一次他外出时忘记带钥匙,回家敲门许久,老伴儿也未应声。他和老伴俩人居住于此,都年事已高,长久拍门未有回应怕有闪失,张殿文急了。闻声赶来的邻居们一边安抚张大爷,一边帮忙想办法开门。结果是老伴儿也临时出了门,家中并无人在。虚惊一场的张大爷拉着邻居的手再三感谢。
好家风引领好社区
住在4门的居民很多是社区志愿者。家住三楼的刘志光不仅是社区银发家风宣讲团的成员,还是社区“和事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不仅自己极参志愿服务,他还积极带动家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退休10年来,刘志光始终闲不住,不是忙修剪绿植,就是忙卫生清整;不是忙治安巡逻,就是忙社区巡查。社区进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供暖管道改造工程,刘志光和志愿者们每天“钉”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疏导交通出行,化解道路开挖交通不便造成的部分车主间的小摩擦。说起刘志光的这股认真劲,小区居民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除了刘志光,张为民、刘占友等住在4门的居民也都是社区志愿者,他们退休不退色、退休不退志,用好家风引领社区文明,用笑脸温暖邻里,用“熟脸”感染周围人,为和谐社区建设积极贡献力量,赢得大家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