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蓟州区今年湿地和野生动物监测记录,全区范围内大鸨、黑鹳、白枕鹤、反嘴鹬、白琵鹭、金雕、红隼、普通鵟、日本松雀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数量均在稳定增长。图为在蓟州区青甸洼里拍摄到的大鸨。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1、2、3、4……”近日,蓟州区南部平原的青甸洼中,蓟州区林业局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开展野生鸟类监测工作,此次的监测对象是青甸洼的“老朋友”——大鸨。
“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今天监测的这个种群共有10只,近几年冬季都在蓟州区越冬。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而且警惕性很强,看到有人接近后立刻就会飞走,这次能拍摄到,机会极为难得。”蓟州区林业局野保站站长张尧介绍。
大鸨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都普遍处于下降趋势,中国的种群总数仅有300—400只,很多地方都已绝迹。因为很多习性与鸵鸟近似,大鸨有着“欧亚大陆的鸵鸟”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
据了解,蓟州区地处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山脉纵横,中部山水环绕,南部蓝绿交织,具备“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特征,是集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湿地资源较为凸显,共有湿地总面积157.42平方公里,对维护华北地区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迁徙和停歇创造了良好的生境。
“前几天,在我们区的于桥水库,我们还拍到了震旦雅雀。”张尧兴奋地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只见照片中一只黑顶白脖,黄色小嘴的震旦雅雀正在芦苇枝上栖息,漆黑的眼眸很是警觉。张尧介绍,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称为“鸟中熊猫”,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全球性濒危鸟类。
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十万的鸟类在蓟州区境内捕食、栖息、停歇、翱翔,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鸟类爱好者称为——鸟类的“中转机场”。今年,蓟州区还首次观测到了猛禽白尾海雕和凤头蜂鹰,并初步确定了它们的筑巢繁殖区域。据了解,这些猛禽是食物链上的顶级物种,是生态系统健康向好的“指示器”。
根据蓟州区今年湿地和野生动物监测记录,全区范围内大鸨、黑鹳、白枕鹤、反嘴鹬、白琵鹭、金雕、红隼、普通鵟、日本松雀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数量均在稳定增长。
目前,蓟州区湿地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同时跟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不断强化洼区和库区等重要鸟类栖息地的巡护和科普宣教,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进一步提升,立体结构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逐步上升。
据了解,今年年底前《蓟州区湿地保护规划》将正式发布实施,推动蓟州区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达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