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泵站向津滨水厂输送清澈的汉江水。
本报资料照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线全长155公里,全程采用地埋式箱涵供水。三孔内空尺寸为4.4米×4.4米的方型钢筋混凝土箱涵,宛如3条输水“长龙”穿行地下,在位于西青区中北镇的天津外环河出口闸露出“尾端”。
出口闸一侧,屹立的石碑分外醒目。碑文一面写着“国之大策”,另一面写着“饮水思源”。这里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到达天津的终点,也是天津市内配套工程的起点。
保水堰是天津干线的一项设计特色,能够让箱涵分段充水、分段保压、分段检修、自动调节。为了便于运行管理,保水堰将地下箱涵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间,各保水堰之间存在高度差,上一段充满水后再流入下一段,确保整个箱涵处于充满水的封闭状态,一头一尾设置闸门,精准控制输水量。
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分公司全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近年来更是大力推进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结合“中线一张图”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了天津干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深埋地下的箱涵的数字化、模型化管理。
“我们引入北斗卫星测量系统对箱涵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工程进行巡检,一系列有力举措确保连续多年稳定供水,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天津管理处副处长原亮说。
与外环河出口闸“一墙之隔”的南水北调市内重要配套工程——曹庄泵站,肩负着向滨海新区输送引江水的重要任务。通水10年来,曹庄泵站已累计安全运行36万台时。
冬日的调节池薄雾萦绕,南水结束一路奔腾,在此舒缓下来。“南水长途跋涉,一路上裹挟了藻类、泥沙,进津之后要先在调节池‘放松’一阵,经过沉淀过滤再加压送往水厂。”天津水务集团曹庄泵站管理所所长王洪帅形象地比喻道。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眼下,曹庄泵站扩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工程于2023年10月启动施工,预计2025年3月底完工,改造完成后的曹庄泵站供水能力将从现在的12.7立方米/秒增大到22.3立方米/秒。同时,在调度系统、信息系统、工程检测系统等方面提升优化。
作为南水进津“第一站”,曹庄泵站的工作人员把好“体检”关,每周对调节池的源水进行四次取样检测。不仅如此,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还要对水质进行100多项指标检测。南水入津之后,至少要经过5次层层“体检”,才能顺着供水管网,流入千家万户。
“日检指标有10多项,周检指标有20多项,月检指标有40多项,季检指标则达到100多项。”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水质监管部部长张蕊介绍。该中心在全市布局400多个采样点位,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面监测。
从水源水质检测数据来看,南水的部分指标基本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优良的水质有效提高了天津自来水厂的产水效率和产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