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效办好检察案件?什么是“有灵魂”的案件?记者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走进了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一起诉讼案,背后往往会有一面‘心墙’;一次案结事了,往往是因为畅通了一座‘心桥’。”检察官们用一连串的案例,讲述了他们的检察故事和深入思考。
拆掉“堵心墙”
“轰”地一声,业主赵某与王某推倒了那座围墙——
因为小区附近地块上建起的一道围墙,业主和开发商长达20余年的积怨,终于在一个夏天的夜晚爆发了。
开发商报警后,赵某、王某因故意毁坏财物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
“处罚决定作出后,两人愤愤不平,先后申请了行政复议、提起了行政诉讼。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后,他们来到检察院申请监督。”受理这起行政诉讼监督案的,是第六检察部检察官王媛媛。
“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法院裁判结果并无不当,当事人的监督申请确实无法支持。但如果就案办案,直接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决定,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王媛媛说,行政检察想要监督效果好,就要多做一步、多想一层。
虽然围墙被推倒了,但是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心墙”仍然存在。
为了拆除这堵“心墙”,王媛媛和同事们没有局限于裁判结果审查,而是深入调查行政纠纷背后的民事纠纷,把案件突破口放在小区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上。
经过一番调研,王媛媛和同事们发现:双方矛盾主要来源于沟通不到位,业主担心空地上建高楼影响居住环境;而开发商称,该空地是商业用地,后面准备建设商场和超市,建成后不仅不会影响业主居住环境,对小区整体价值还有提升。
“事情本不复杂,但双方积怨已久,矛盾被进一步激化。如何化解,我们颇费心思。”王媛媛说。
召开公开听证会,让涉案各方当事人充分陈述观点、诉说曲直,在听证中把事查清、理说明、法讲透,使正义以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方式实现;组织争议化解协调会,协调开发商、街道执法部门加强与小区业主的沟通,在争议地块的后续开发中充分保障小区居民的知情权、相邻权。经过数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赵某、王某撤回监督申请并承诺息诉罢访;开发商承诺在争议地块的开发中,主动加强沟通,充分保障小区业主合法权益。
至此,困扰小区业主20余年的“堵心墙”算彻底拆除了。
践行“如我在诉”精神。近年来,市检二分院综合运用领导包案、公开听证、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方式方法,聚焦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力求案结事了、人和政和、事心双解。
搭建“连心桥”
2024年7月19日10:00,地面温度接近36℃。
“从专业视角看,现在的桥梁防撞护栏已达到安全标准。今后主要是加强日常管护。”烈日下,第七检察部检察官任俊胜同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一起,一连跑了三座跨河桥和立交桥,对桥梁防撞护栏整改情况开展实地踏查,并进行公开听证。
据悉,涉案桥梁的防撞护栏因存在修建后国标提升等综合原因而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今年3月,作为市检二分院辖区院的河西区检察院移送涉案线索。“市检二分院及时立案调查,从3月下旬开始,通过与行政主管部门、交管部门多次座谈交流,达成公益保护共识,合力解决桥梁防撞护栏的隐患问题。”任俊胜说,“案涉桥梁加装符合新国标的防撞护栏工程已于6月底施工完毕。”
“道路交通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我们不仅要做好案涉桥梁的隐患整改,还会申请财政资金全面强化市管桥梁的提升改造,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骤实施桥梁安全防护设施提升工程,切实守护群众出行安全。”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公开听证时如是说。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市检二分院积极探索开展“立检·善治”党建联建共建品牌活动,建立日常与辖区基层检察院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咨询指导制度等,强化履职合力,搭建直通基层、守护民生的“连心桥”。
“这是市检二分院与辖区检察院的一次上下联动,也是‘检护民生’的生动实践,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在市域范围内开展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推动了从‘一点’到‘全市’和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的延伸。”任俊胜说。
点亮“一盏灯”
“叔叔,我考上大学了。”第八检察部检察官杨龙明接到欢欢(化名)打来的电话,高兴了好几天。
欢欢曾是杨龙明的一名救助对象。5年前,杨龙明和同事驱车1000余公里远赴河南省对欢欢实施司法救助的一幕仍历历在目。
“当我们穿过泥泞的乡间小路来到欢欢家时已是傍晚时分,欢欢怯懦地躲在爷爷身后。”杨龙明回忆说,走进堂屋的一刻,他惊呆了,满墙的荣誉奖状映入眼帘:“第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
谁能知道这个只有十几岁的优秀小女孩,身后背负的却是同龄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欢欢爸爸身体残疾卧床10余年,妈妈常年外出打工。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18年,欢欢妈妈在打工期间被伤害致死,命运的捉弄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
聚焦因案致贫、返贫弱势群体,市检二分院积极构建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公开听证”有机组合的多元帮扶方式,从“单一的司法救助”到“多元帮扶+长效帮扶”,确保救助落到最实处。
“经过前期调查,欢欢的情况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杨龙明说,那次奔赴1000余公里的司法救助后,他们和欢欢一直保持联系,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欢欢的未来人生点亮希望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