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门前排队入场的观众。
国庆假期,津门博物馆又“火”了。无论馆藏丰富的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还是特色独具的天津戏剧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老城博物馆等,大量游客走进其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展览、沉浸体验的活动、充满趣味的文创产品,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奥妙无穷的自然科学与底蕴深厚的津派文化。
走进博物馆 了解一座城
最近几天,天津博物馆门前长长的队伍成了一道“文博热”的风景。“我们到天津之后第一站就来这了,我觉得了解一座城市就要从博物馆开始。”山东游客齐慧洁说,“我们刚刚看了‘天津人文的由来’展览,感觉天津的历史和文化十分厚重。‘耀世奇珍’展出的文物很精美,令人惊艳。还有很多展览,我得仔细逛一逛。”
国庆假期,该馆多展齐开:“相约·起航”——天津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示天津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问墨溪山”——清代后期山水画特展以50件/套馆藏精品呈现清代后期山水画的面貌;“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带来异域风情;还有“成语跃然”——馆藏文物与成语文化展、“大风起兮”——张大千及大风堂艺术展、“千年瓷韵 淬火融光”——京津冀古代名窑瓷器展……
精细可折叠的鹰形风筝、惟妙惟肖的泥人、色彩明亮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津风津韵的“沽上风物”——天津民间工艺展令观众惊叹。与展览相辅相成的“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主题芭蕾、布袋木偶戏《成语故事》等创新活动也受到欢迎。天津博物馆还在假期里延时闭馆,以方便更多观众参观。
在天津美术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瓣瓣同心庆华诞 ‘遗’脉同源启新篇”——2024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故居手工坊”等展览和活动吸引游人。据统计,10月1日至7日,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观众总数量超20万人次。
科技来赋能 知识更生动
昨日下午,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文化中心馆区,远古的恐龙迈着科技步伐款款走来,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近距离观察恐龙、了解恐龙。“全新推出的“寻梦巨龙”沉浸式数字展运用数字建模、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在近700平方米的数字大空间,以42台高清投影机、18K分辨率影像真实还原恐龙时代的场景,让观众在沉浸互动的视听盛宴中学习科学知识。”该馆展览部主任李勇介绍。
这边厢,一对父子用“互动答题屏”边玩边学;那边厢,从河北省来津旅游的一家三口用“AR(增强现实)探究镜”一探究竟。如果说天津自然博物馆文化中心馆区是科技感十足的科普课堂,那么位于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已有110年历史的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北疆博物院,则是写满历史纵深的中国博物馆“活化石”。这座由法国科学家桑志华在华创建、从藏品到建筑都走过百年的博物馆,引得八方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我看到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市民吴琼说。
截至10月7日,国庆假期天津自然博物馆两馆区共接待观众超20万人次,社教活动“加场”至96场。孩子们在“北疆奇妙夜”解答谜题;在“重返石器时代”活动探索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带上头灯,到户外捕捉昆虫,聆听“秋叶虫鸣声”……还有答题集章、引导游览的亲子剧本游,“文艺范”的主题帆布袋、“萌萌哒”的披毛犀玩偶等文创产品,都给观众的博物馆之旅增添色彩。
沉浸式体验 新颖又好玩
国庆假期,位于老城厢的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晚间灯火通明。这里的沉浸式互动戏剧《大河向东》带来耳目一新的博物馆游览模式,受到游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大河向东》基于广东会馆的历史背景展开,游人化身剧中人,或进入戏班传承国粹赈灾义演,或跟随建筑修复师学习修缮守护国宝,或与民族企业家一起筹措善款。在剧情扮演、知识解谜、手工建造、戏曲展演等丰富玩法的引导下,主动探索、走进历史,切身了解古建智慧、戏曲艺术、红色文化。游客肖琳亚当了一回建筑修复师,她高兴地说:“我喜欢参观博物馆,也喜欢沉浸式的玩法,尤其还是在百年古建里,真是又好玩又有意蕴。”
走进同处老城厢的老城博物馆,也能收获沉浸体验。国庆假期这里推出多台相声专场,令游人在天津风格的宅院感受“曲艺之乡”的氛围。
同时,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等我市各大文博场馆在国庆假期推出“梵影千像”——千像寺造像考古与保护成果展、“苍穹大业赤子心”——梁思礼院士百年诞辰纪念展以及“绘‘千像’,集印章”“强国少年主题研学游”等多种展览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