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特质 2024年10月06日  舒高磊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新时代创新文化理论、深化文化实践、完善文化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厚的辩证逻辑,深刻表现在党性与人民性相与为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联结、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得益彰、规律性与价值性相融相生等方面。

  第一,党性与人民性相与为一,彰显着文化事业为党为民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领导,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导向。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将党的领导作为文化事业的根本政治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建引领、全党动手建强文化战线;还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和宣传纪律,从维护政治安全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把党管意识形态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基于人的发展需要,而不是资本逐利、政治强权、文化殖民的需要,必须搞清楚为谁建设、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创作力量,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创造;还要尊重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文化需求,把充盈人民的文化生活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权益。

  第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联结,统筹好文明形态赓续融通的民族立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弘扬民族精神品格,倡导共建和谐文明秩序、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一方面,文化自信自强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中,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文脉和精神力量;还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和突出特质,深刻把握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形成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另一方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人类文明在碰撞、融合中延续生命力,在开放、包容中弘扬优秀传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效能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还要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推出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构建和谐共赢的国际舆论战线、塑造平等互利的国际文化环境,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得益彰,秉承着文化建设守正创新的经验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新文明实践。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把握好、坚持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另一方面,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使命,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建设和质量提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还要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加强全媒体传播机制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主动权。

  第四,规律性与价值性相融相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规律准则和价值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遵循人类文明史演进的必然逻辑,坚守文化事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属性。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分析研判思想文化现象的基本依据。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群众史观等规律性认知,把握意识形态引领、文化体制创新以及舆论宣传、网络管理、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坚持指导思想、政治任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在基础性、战略性、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接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CKS02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