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感受非遗 品味天津
非遗向新而生 老街焕新迎客 2024年10月06日  本报记者 廖晨霞

  节日里,古文化街披上了盛装,到处点缀着喜气洋洋的“中国红”,映着碧蓝的天空,格外明媚亮眼。街上“泥人张世家”、杨柳青年画、果仁张等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家林立,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你看这琴的线条,这衣服的纹理,像是音符、衣摆随韵律而动,真是鬼斧神工。”在“泥人张世家”,来自临汾的游客陈淼在《孔子抚琴》彩塑像前赞叹不已。他告诉记者,他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走到哪里都会去看看当地的民俗工艺,“我们山西的木雕很有名,天津的泥塑也是如雷贯耳,这些代代传承的传统工艺太美了,怎么看也看不够。”“进店扫码可以了解泥人张的历史故事,关注公众号还可以报名体验课堂,有时间一定要来感受一下。”市民赵南星指着陈列的泥塑工具感慨,“不看不知道,这么普通的工具可以创造出这么精致的作品来,这次来收获真不小。”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泥人张彩塑是中国泥塑领域的代表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不能坐等年轻人的喜爱,而应主动拥抱更有活力的市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告诉记者,“假期里,不少游客都是从北京、石家庄、唐山等地慕名而来。考虑到不同客群的喜好和需求,店内既有数百元的亲民价格产品,也有中高档的品类,销量都很不错。”

  长达687米的主街上,共有26个老字号和非遗店铺,这些琳琅满目的“老品牌”承载着百姓记忆。

  在宫前广场一侧,杨柳青画店里人头攒动。年轻的游客在试背印有“年画娃娃”的帆布包,工作人员正在为一对母女演示“数字藏品”如何购买。“假期里集印本特别受欢迎,可以免费盖章,尤其是娃娃抱鱼和侍女章特别受年轻人喜爱。”店员介绍。

  年画不再只是“过年的画”。据介绍,近年来,门店的年画销售额与文创产品销售额明显提升。画社依托经过数十年抢救性保护收集到的6000多块古版、2万多张年画,开发出了一批文创产品。人们记忆中的“胖娃娃”等经典元素,印制在丝巾、T恤上,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再一次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画社二楼展厅,为期十天的“丝路敦煌——徐雁来师生敦煌绘画精品展”正在展出,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这些画都是以敦煌壁画为灵感创作的,非常细腻和精彩,很有生命力。”市民林菲菲在店里购买了《最美敦煌》图书,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展,“这个展览在年画故乡天津举办,感觉很有意义。”

  一间间修葺一新的非遗老字号店铺古朴典雅、古韵悠长。“倚老卖新”的老字号,在“活化”中谋求发展。古老而年轻的老街让非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非遗,爱上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