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民间绘画”是北辰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积淀和当代文明交融而绽放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2008年,“85后”的何小宝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攻山水画和书法。作为北辰区文化馆新一代的年轻美术老师,何小宝把民间美术和传统的国画这两种艺术存在的本质搞清楚后,在不断地思考、学习与实践中,他不但成为“北辰民间绘画”的第五代非遗传承人,还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北辰民间绘画”的培训和展览活动,并被授予“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称号。
从国画到农民画
回归稚拙而纯朴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北辰民间绘画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特点。您又是怎样成为第五代传承人的?
何小宝:中国剪纸学会、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张学仲与其父张子斌两代人以中国当代的发展史为主要题材,将传统的剪纸艺术形式转变成绘画艺术形式,此后,天津北辰现代民间画会长、天津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张为民将传统的剪纸、刺绣、泥塑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融入这种绘画艺术形式,形成了今天“北辰民间绘画”的雏形。后来,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天津北辰农民画画院副院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李军与张为民共同挖掘民间艺术,组织创建了北辰农民画艺术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民间绘画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光荣的使命就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
要知道,北辰农民画的传承属于社会传承,是一种群体艺术,辅导老师的作用也很重要,恰恰这项工作一直都是由文化馆美术老师来担任,作为北辰区文化馆新一代的年轻美术老师,传承发展北辰民间绘画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一个文化馆人使命所在。基于这种机缘,我就跟北辰民间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本人也成为北辰民间绘画的第五代非遗传承人。
记者:您在北辰民间绘画的传承发展中,在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上,有了怎样的创新?
何小宝:说起北辰民间绘画的创作,就得从我的第一张农民画作品《神七》创作谈起。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中国画与书法,毕业之后进入北辰区文化馆,那时恰逢神舟七号发射升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也想通过自己的画笔来反映这种喜悦之情。
由于被传统国画、书法中的种种“法则”所禁锢,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找不到创作的灵感,久久未能动笔。就在我无的放矢之际,我的美术老师李军让我尝试用民间绘画的形式来创作,随后还找了一本北辰农民画画册让我看看。说实话,对于民间绘画,我当时也是内心排斥的,心里一直觉得它是小众艺术,是俗文化,跟我所学国画专业相比较,应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我还是认认真真地去研读,去临摹,在李军老师耐心地讲解之下,我才慢慢明白了民间美术作为母体艺术在中国几千年所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也是从农村长大,从小就对剪纸等民间手工艺接触比较多,只不过是学习了国画和书法之后才对它敬而远之,通过那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民间绘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比如说:国画里面讲的气韵,讲求画面的空灵之境,设色要求淡雅朴素,追求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笔墨上追求线条艺术,要有锥画沙、屋漏痕的笔墨质感等,这些在农民画里却是全然不见。相反,民间美术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稚朴”,稚拙而纯朴,看上去像大人版的“儿童画”,它是人们心灵上的真实写照,反映在画面上便是取材广泛,以心造像;求全求满,装饰性强,随心赋彩,火爆明快,诙谐风趣,引人入胜。作品多取材于人们身边的生活和熟悉的故事,如耕、工、渔、牧,民俗民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鸟鱼虫,四时风景等。作者作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感情的抒发,用心灵去追逐那美好的憧憬。这些与传统的国画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当我把民间美术和传统的国画两种艺术存在的本质搞清楚后,民间绘画自由灵活的表现语言和方法给我极大的创作空间,《神七》便很快创作出来,成为我的民间绘画的处女之作。
在此后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也会把两者之间的优点相互交叉使用,取长补短,例如,我可以把国画里的线条质感用于民间绘画的创作,打破原有民间绘画纯块面的模糊感,同样,也可以将民间绘画里面的满构图应用到国画的创作中,形成满而不塞的满构图样式。在创作上我尝试多种绘画手段与语言的交叉使用,适度的融合能创造更多新的有趣艺术作品。
在组织辅导当中,我也是鼓励创新,要求“千人千面”。博采众长,加强沟通交流,欣赏更多的农民画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分析自己的不足,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经验、寻找创作灵感,尤其是在农民画创作中存在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画作品有着不同的“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画乡“味道”的差异明显,足以说明民间绘画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
积极组织作者参加全国性的画展与交流,可以促进不同风格绘画形式的融合,丰富农民画的创作内容、题材、构图、色彩、表现技法等要素,也开阔了农民画画家的眼界,打破创作理念上的局限性,丰富创作者的创作构思,使民间绘画的创作不断地推陈出新。
培训+展览+文创+旅游+研学
形成新型农民画文化产业链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在推广北辰民间绘画方面有哪些举措?
何小宝:第一是固定届展,鼓励新品创作。每两年一届的北辰农民画新作品展可以说是近十年来北辰农民画的活动常态,它是对农民画创作的最好检阅和展示,是北辰区发展文化品牌战略的长效机制。第二是搭建平台,打造展示窗口。依托区文化馆,北辰区于本世纪初成立了北辰区农民画画院,成为承接农民画对外交流活动的主场所。今后北辰区还将建成北辰区农民画展览馆等。
第三是加强社会调研和理论建设,为民间绘画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为加强民间绘画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北辰区文化馆先后组织成立了北辰区农民画协会、北辰区农民画画院、北辰区农民画志愿者团队。第四是为农民画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调动爱好者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民画的可持续发展作保障。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绘画人才,让他们实现心中的画家梦。
记者:北辰区建立了“北辰现代民间画会”,目前传承发展的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最新成果?
何小宝:2016年,北辰区整合原有的农民书画团队和农民画院成员,成立北辰区文化馆现代民间绘画志愿者团队。团队由我本人负责牵头,两名优秀的农民画画家骨干具体负责,以文化馆为主阵地,长年开展农民画培训、辅导,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讲座,参与人数和受益者上百人。目前,经常参加文化馆农民画创作的已达百余人。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活动促发展的良好态势。
记者:在该非遗项目的人才培养上您有什么新举措?
何小宝: 2016年,北辰区文化馆联合区教育局教研室共同开展“北辰区中小学美术学科特色校与专家结对仪式”活动,10名农民画画家和北辰的农民画美术特色校完成了结对仪式,成为小学美术学科特色课程校外辅导专家。利用孩子在校期间的第二课堂进行农民画培训与辅导活动,已初见成效。在每年一度的全区校艺术节展览活动中处处可见农民画的影子。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农民画的过程中,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因地施教、不拘一格。
记者:您在北辰民间绘画创作中如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时尚潮流相结合?
何小宝:北辰区农民画紧跟时代步伐,为宣传主流文化和传播正能量发挥了很大的社会作用。例如,为配合北辰区文化旅游手绘地图,创作农民画作品5幅。在创建文明北辰活动中,创作的农民画作品被印制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进一步挖掘北辰农民画数字化建设,建成北辰农民画特色资源库。顺应数字藏品发展态势,探索数字版权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画附加值。深化北辰农民画产业化发展,推动形成“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的新型文化产业链,探索农民画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记者:目前这项非遗项目的市场情况如何?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何小宝:北辰区推动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对发挥乡村文化优势、提升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区文化馆和镇街农民画创作基地,注册成立农民画经营公司,组建农民画市场营销网络,借助“网红+直播”平台提升农民画知名度。创新提出“农民画+”的概念,促进画商融合。“农民画+空间设计”,根据农民画的造型、色彩等特点,将农民画元素融入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促进农民画与旅游业融合,以农民画创作手法设计绘制北辰旅游文化地图,双向提升景区景点和农民画的宣传效果,深度促进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