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深情同吟咏(图) 2024年09月23日  王虎

  《四手联弹》,【美】王鼎钧、【美】程奇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

  四手联弹是钢琴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两个人共同在一台钢琴上合作演奏同一首曲目,因此需要弹奏者对于音乐具有相似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而且双方要非常专注,密切配合,表演难度大于独奏。

  本书为王鼎钧与程奇逢两位作者的散文合集,取名《四手联弹》,借鉴了音乐中二人配合的表现形式,同样要求两位书写者不论文风、立意是否相同,但要有超乎常人的默契,对一个主题既能够自由发挥,又可以心灵相通,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阅读感受。而这一点,如果书写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往往使书写拓展更大的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达到一本书获得如乐队合奏般的回响,令读者有更加厚重的阅读体验。

  书中所收作品共37个主题、65篇文字,分成两辑。第一辑是王鼎钧与程奇逢两人“轮流发球”的千字专栏散文,缘起于两人设计的一个专栏,同一个题目,每人写一篇不同的文章,合并在一起刊出,借以表现世事不止一个层面,人情不止一个角度,利害不止一个标准。第二辑是两人沉实厚重的散文。

  两位作者均为美籍华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本书由不同主题组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诸多方面。每个主题都有两位作者的文字,有长有短,有说理、有感慨、有游记、有心得。二人从不同的视角谈古论今,饶有意趣,留给读者更多思考的余地。就如序言中王鼎钧先生说:“我们执笔为文,自比厨师出菜,把读者当作食客,有时候,换一种上菜的方式,就好像可以有不同的滋味,使大家更愿意品尝。”

  两位作者有大致相同的人生经历,都曾漂泊异乡,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又经历了西方文化的洗礼。他们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我们可以从点滴文字里看到他们异乡拼搏的艰辛、对故土的怀念、融入新生活的困扰。王鼎钧先生堪称散文大家,文字优美、隽永,程奇逢先生理工科出身,文字更加规矩,论点论据比较扎实,不那么随性。二人均有国内和海外求学、生活经历,因此文字中总能看到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痕迹,让他们所讨论的话题多了一些趣味。比如在《屈原何以自处》一文中,王鼎钧说:“西方人打梭哈,好牌不来,你可以把手中的烂牌往桌子上一丢,这一局我退出。打麻将不同,无论如何你得一直打下去,竭尽所能组织你的牌,不计成败,这是中国人的哲学。”

  二位作者中王鼎钧先生年纪较大,赴美之时已年届六旬,对于美国文化的理解不如更加年轻的华人(比如程先生)那样深刻,因此遇到事情大多还是以东方思维来考量,而程奇逢先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角度就与王先生有些许不同。但二人对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均持否定意见。程先生认为:“我觉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更容易让人作出理性判断。那就是中国人是什么时候才知道有马可·波罗这个人的?中国是一个擅长记录历史的国家,然而无论是官修历史、野史、地方志、文人笔记都找不到关于马可·波罗这人的蛛丝马迹。据史料记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些来华传教士带来《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始为国人所知,但仍是凤毛麟角。”经过多方考证,程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上并无此人此事的任何记载,国门打开后,有人从外面把一个‘二手资料加大忽悠’的《马可·波罗游记》带进来了,‘波罗风’吹遍中国大地。”

  本书兼具知识意趣与美学想象,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两位作者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热爱,书中对国内山河充满深情描绘,志在与读者共同吟咏山河深情。正如程奇逢所言,“我虽身在海外,但北戴河的海浪、都江堰的风、凤凰古镇的廊桥、锡林郭勒草原的金莲花时时萦绕心头,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