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 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月23日  张一然

  当前,科技创新对文化艺术领域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高新技术与文化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提出了“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天津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探索“文化艺术+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意味着,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出数字文化、创意经济、在线教育等新型文化形态,这些新业态将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前,我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新要素正在积极形成,但我们也要看到,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新型文化业态的快速发展;二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缺乏“文化+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市场环境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融合,让科技为文化赋能加力。

  一、运用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而科技创新则是文化繁荣的重要驱动力。天津作为“九河下梢”、五方杂处之地,拥有丰富的漕运文化、海洋文化、革命文化、洋楼文化资源,中西交融、古今合璧,可以借鉴成功经验,运用新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和传播。例如,利用VR技术重现天津当年运河漕运繁忙的盛景和五大道地区洋楼林立的繁荣景象,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AI技术创作具有天津特色的数字艺术作品,讲述天津千年制盐史、六百年建城史和百年近代史,拓宽文化传播的边界,进一步提高天津的城市美誉度。

  二、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文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局限于艺术创作本身,更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上。天津可以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的新业态。通过打造海河夜色、盘山暮雨、名人故居等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资源,结合数字技术、互联网思维进行全方位营销,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可以探索“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跨界融合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生态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政策供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我市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持续优化文化市场环境。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新型文化业态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二是应进一步优化文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为新型文化业态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为新型文化业态提供人才保障。四是积极探索数字文化产权交易新模式,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搭建数字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等创意经济产业。通过打造创意设计产业园区、举办国际设计周等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入驻天津,推动创意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保障数字文化产权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以展促文,以文促旅。充分利用天津会展资源,将文化创意与会展相结合,发展会展经济,结合天津地方文化特色,使文化创意、会展、科技和新质生产力得到融合创新发展。一是津南区、西青区可以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和梅江会展中心两大会展中心的优势资源举办文化博览会,发展会展经济,以举办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展会为契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文化与设计企业落户天津,吸引更多文艺青年来津创业。二是利用会展资源展示天津独有的文化特色,例如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文创产品,进一步宣传天津地区历史文化,带动文创产业发展。三是探索“会展+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联动的模式,串珠成链,在大型会展期间举办文化创意展览,进一步提高天津文化美誉度。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本文为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B2405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