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晚风从海河上吹来,被多彩光带点亮的游船悠然驶过。在这美丽的“背景板”前,一位女运动员举杆、助跑、撑杆、起跳,舒展的身姿轻松跃过几米高的横杆,广场上的观众发出一片喝彩声……不久前,在津湾广场举行的国际田径街头挑战赛,让赛事从体育场“跳”进了景区、街区、商圈,添了许多新“看头”。
街头办比赛,少了门票收入,却增添了赛事亲和力,激发了公众观赛热情。撑竿跳比赛当日,津湾广场客流量与商户营业额分别比往日增加66%和60%。看起来,“门票经济”亏了,但衍生的“赛事经济”赚了。而且,比赛场地背靠海河,为体育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意蕴,为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添了生动注脚。类似的思路之变还有很多,交响乐、民乐表演走上桥头,“阳台歌剧”在小洋楼上演……这些新形式用融合、嫁接的方式,引发文、旅、体、商贸的“价值共振”。
如何透过赛事这个窗口,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的气质、城市文化的张力,给公众带去有质感的丰富体验,值得深思。就拿前不久举办的黄崖关国际马拉松比赛来说,赛场串联起雄关、田园风光,将跑道变成了当地魅力的展示台,而沿途村落实施道路建设、景观美化亮化等工程,推动了精品民宿等旅游产品的打造,为观光客、参赛者带来多方位体验。“体育+”看似在打造赛事,其实是在打造城市景观、城市气质、消费场景。
赛事总会结束,但赛事泛起的“涟漪”往往余韵悠长。1988年,4名从没见过雪的牙买加运动员立志参加冬奥会。他们把草坡当雪道进行训练,带着一架二手雪车就上了赛场。比赛中雪车出现故障,几个人推着它走完赛程,令全场动容。后来,这件事被改编成电影,收获票房无数。文艺与体育的跨界,丰富了赛事的“周边产品”。打造“体育+”,致力于带动消费、旅游、文化体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精神价值的生长空间。
突破与超越,是体育的魅力所在。跳出思路围墙办赛事,会在展示城市魅力的画布上,添上浓浓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