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无穷的中国花语(图) 2024年05月12日  李大雁

《你好,中国花语》,李宏震、徐洁佳著,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在游园赏花之余,你是否想到过盛开的花朵中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呢?花语,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某种感情与愿望。很多人对花语的认识往往来自西方文化和商业文化,例如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是母亲之花、石斛兰是父亲之花,却不知道中国人早就有自己的花语。

  比如在中国古代,萱草花才是代表母亲的花。唐代诗人孟郊有这样一首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是一种低矮的草木,能开出金黄色、百合花形状的花朵,既可以观赏,也可以用来入药和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萱草有治疗思郁忧愁的功效。《博物志》也说,经常食用萱草能使人愉悦,忘记忧思,所以称其为“忘忧草”。孟郊诗中写的是古时游子远行前的常见情景,游子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种下萱草,希望母亲看到花朵,能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恼。宋代大诗人苏轼和苏辙兄弟两人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母亲,父母去世后,他们回乡守孝,一起在园子里种植草木,其中就有献给母亲的萱草花。苏轼专门写了一首诗纪念母亲:“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游春的时候,我们不妨认识一下萱草花,这平凡低矮的花朵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当然也更能理解古诗和古文中“萱堂”为什么是指代母亲的住所。

  中国人的父亲之花是什么呢?中国人没有统一、专门指代父亲的花朵,但是常用椿树来代表父亲。《庄子·逍遥游》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后人借用此典故,用“椿”指代父亲,祈愿父亲健康长寿。当孩子看到古文中的“椿庭之恩”,就明白这是指代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椿、萱”组合起来代指双亲,可用“椿萱并茂”表达对父母双全的祝福。虽然没有专门指代父亲的花,但是在中国古代,兰花、菊花、梅花、荷花都被用来象征高贵、高雅、高洁的品德,也适合送给父亲。

  春天的很多花都可以用来象征年轻人。古文中常见的“豆蔻之年”指十三四岁。唐朝诗人杜牧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用来形容十三四岁可爱的少女再形象不过了。还有粉嫩娇美的桃花让人联想到面容姣好的女子,出自《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常用来形容青春的美好。

  春天常见的丁香花,在西方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而在中国,丁香花因为南唐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和唐代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等诗句而笼罩了一层朦胧的愁绪。而杏花、梨花的花语是纯洁无瑕。南宋丘处机的《无俗念》是一首著名的咏梨花词:“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作者借天姿灵秀、清新脱俗的梨花,来寄托自己“不与群芳同列”的超尘之志。

  说到爱情之花,很多人只知道玫瑰,其实在中国古代,因为玫瑰茎上布满刺,耐寒又抗旱,常用来形容性格坚韧、有侠客之风的人士,比如《红楼梦》中精明能干的探春,就被称为“扎手的玫瑰”。在中国古代,代表爱情的是芍药。《诗经》中有一首描写少男少女在三月上巳节的水边相会,男子赠予女子芍药,表达不舍的含义。这个典故由此进入中国诗歌文化,不断被引用,芍药也成为中国第一爱情花。

  不同的花在中国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如玉兰象征家庭和睦、紫荆象征兄弟同心、百合象征夫妻和谐,缠枝牡丹寓意喜庆吉祥、生生不息,迎春预示仕途光明、富贵亨通……花语无声地讲述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为了让当下年轻人了解中国花语,文化学者李宏震和徐洁佳合作出版了这本《你好,中国花语》。李宏震和徐洁佳一直从事中国木版水印技艺的研究、整理、修复和再设计工作,他们在研究笺谱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套品相不错的《百花诗笺谱》。遗憾的是《百花诗笺谱》有花而无诗,没有将花的名字和寓意逐一道出。二人历时两年多,翻阅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如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代江灏汇编的《广群芳谱》、清代陈淏子的《花镜》、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以及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等书中对花的阐释,并在《百花诗笺谱》中选取九十种花,详细介绍花名的来历、花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兼有名人逸事和历史典故,最终写成《你好,中国花语》。

  这本书重现了百年前《百花诗笺谱》木版水印的美,也让被西方话语覆盖的中国花语被更多人了解,带领读者找寻属于中国人的花语文化故事、领略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花语体系,让读者以中国花语为切入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古典审美和生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