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天软),很多毕业生早早就被企业“预订”了,有些毕业生同时拿到三四个企业的录用通知书,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真题真做 实训环节课程比重超过40%
应届毕业生高雯鑫告诉记者,他之前收到了3个企业的录用通知书,经过比较,选择了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在公司实习了近半年,从事区域管理岗工作,今年6月毕业后便能正式入职。他告诉记者:“天软‘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做过的项目也比较多,到了企业都用得上,可以自信地在擅长的领域里发光。”
同为应届毕业生的许亚楠,则收到了4个企业的录用通知书,目前她选择在天津众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岗位是实施工程师。“我已经可以负责实施一个软件项目了。天软的培养模式,就是通过‘真题真做’的实景式教学,让我以员工的身份在真实项目开发中学习,在实训中不断成长,可以胜任企业的相关岗位。”
天软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生就业优势为何这么大?
“我们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而是专门培养软件类人才的实习实训平台。”天软院长张玉波介绍,为解决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虽设有软件专业但缺少实操设备的问题,市教委牵头设立了天软,建立了近20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购置专业设备,联合此领域的龙头企业,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对各高校软件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培养专业软件人才。
截至目前,该校已累计和各高校联合培养学生10万余人。实训环节课程比重超过40%,毕业生上岗就能胜任,因此相当抢手,甚至还没毕业就被“预订”。该校近10年来平均就业率超90%;2023年就业率92%,留津率56%,专业对口率85%,居全市高校前列。
众创空间 企业与学生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走进天软,记者看到,除了实训教室,还有一个个格子间,原来这是该校打造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天软·创魔方”。
“可别小看这个‘创魔方’,这可是我们学校独有的优势。”张玉波告诉记者,基于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天软组建了包括天津市10余所本科院校的高校联盟和包括140余家国内外软件与互联网行业领先企业的企业联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管理保障于一体的软件类专业全新人才成长生态系统,让企业与学生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天软业务2388班学生冷玲鹏正在位于此众创空间的天津市融创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习实训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他表示,学校把生产场景“搬”进校园,落户这里的软件企业也会拿出科研项目招募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而“班级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又让学生参与了虚拟公司的具体事务。
对创业者来说,天软不光提供了联合办公环境,也搭建了创业者之间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的平台。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我们业务上需要的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实施等多个环节的人员,在‘天软·创魔方’里都可以找到。”天津市融创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福说,正是看中这里的优质产业人才“蓄水池”功能,公司积极入驻。借助天软上百家企业生态,该公司与上游的设计公司、创意公司以及下游的运维公司、服务公司进行业务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共同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取得知识产权40项,仅仅8年,公司年营业额就从最初的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余万元。
“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天软·创魔方’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国微智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宋庆增说,公司去年在天软“管家+专家”一对一辅导下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在实现产业化方面,通过“天软·创魔方”提供的平台,他们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公司目前已取得知识产权8项,年产值从不足百万元增长到500万元,这个毕业季,也吸引了十几名学生留在公司。
据悉,建院10余年来,天软累计孵化33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目前仍存续27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科技型企业59家、雏鹰企业和瞪羚企业37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近5年企业累计贡献产值约70亿元,年贡献产值约14亿元,获得知识产权千余项。累计服务大学生创客10万余人次,辐射全国高校百余所。如今,天软“产业学院+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的模式已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正持续深化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着力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双创人才培养与项目孵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软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