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启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十周年系列报道
“智造”引领 加速制造业提质升级 东丽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05月17日  本报记者 王音

  “津城”“滨城”双城之间,在东丽区这片沃土上,一个个涌动着巨大创新活力的制造业企业犹如颗颗明珠,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中熠熠闪光。这里聚集着57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1家雏鹰企业,23家瞪羚企业,11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拥有科技创新孵化平台22家,展露出新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今年3月,随着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基地落成启用,东丽区再添一座科技感十足的新地标。这里将成为航空航天新材料研究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引领科技创新。

  新产业激发新动能,创新型制造业彰显的生机活力成为东丽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缩影。十年来,东丽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持续优化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动能,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筑强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添秤加力。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新”字引领动能转换

  2018年自北京落户天津,团队从最初10余人壮大至400余人,生产空间从5000平方米逐步扩大到18000平方米,研发项目和申报专利数量逐年递增……在东丽发展的5年,爱思达航天创新驱动“蝶变”,不仅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写下了生动注脚。不久前,在“京津冀航空航天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爱思达航天与东丽区华明高新区签约,共同打造创新应用平台。

  今年5月,第七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在东丽区如期而至。赛事承办方之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发展的赛道上勇立潮头,不断加大新领域投入。目前,总投资19.9亿元、基础设施11.6万平方米、配套超过1000台套测试设备的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基地已投入使用,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

  十年来,东丽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增量扩面与增效提质并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批又一批制造业实体企业在东丽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共同构筑起东丽区实体经济发展的雄浑筋骨。

  目前,东丽区制造业重点企业达700余家,打造新材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轻工6条重点产业链,已形成新材料500亿产业集群和新一代汽车技术、轻工2个百亿产业集群。

  以“智”赋能焕“新”老企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位于东丽区无瑕街道的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体验一次深度工业游,便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2019年,经过混改,新天钢集团正式成立。作为新天钢集团下属企业,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走上绿色化转型升级之路。公司先后投入36亿元,实施86项节能环保提升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各项生产指标、能耗水平,成为绿色转型升级中的佼佼者。公司是天津首批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环保绩效A级企业。

  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低能耗、高效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传统企业有“智慧翅膀”,实现了“智”变升级。

  在天津金桥焊材集团,由公司自主研发自动化实心焊丝生产车间,实现了一体化生产、自动化控制、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原先五道工序整合为一体化生产,从原材料直到成品下线,单条产线效率提升5倍。”金桥焊材集团永昌焊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留彬说,“环保工艺去除了传统生产中的污染物,实现了绿色制造。包装环节使用机器人和自动物流装备,人力成本节省了70%。”

  东丽区工信局局长边仕苓介绍,过去五年,全区共有163个项目获得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2.66亿元,拉动企业智能化投资96.22亿元,形成了1:36的带动效应。

  今年,东丽区将推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提升能级,全年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0个、制造业增资扩产项目45个、科技创新项目160个。支持传统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5G应用场景,以“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东丽区委书记贾堤说:“围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东丽区积极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推动制造业走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结合工业产业布局和规划,围绕6条产业链,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跃进,向智能化升级,向绿色化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