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再塑民营经济新活力
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27日  华欣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凸显出对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视。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十项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钥匙”。再塑天津新活力的“十项行动”落地见效,需要市场主体协同发力,进一步释放和再塑民营经济活力成为关键。促进大规模民营企业的出现和成长需要抓住良好契机,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稳预期、强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既是落实党对民营经济的基本方略的要求,又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现实需要。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定信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强化了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我市正值加快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2022年,天津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45.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7.1%。根据《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要达到全市生产总值40%以上。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预期和信心问题,不仅事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对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正确理解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重要市场主体作用。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形成专精特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天津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十项行动”金钥匙及开放融合的大市场,布局新赛道、形成新动能,推动企业在生产智能化、产品个性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此提高投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产品升级应对市场消费升级。将传统民营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产品特色和专有性。提升企业发展韧性。注重集聚创新,依托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主体功能区等平台提高企业创新成功率。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促成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

  三是促进企业现代化转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只有现代化公司治理模式,才可能保障民营企业基业长青。要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使企业股东成为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要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优化营商环境

  开创天津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各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政府部门要聚焦民营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紧盯民营经济最突出、最直接的共性问题,从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营商环境,加速促进天津民营经济量的飞跃、质的提升。

  一是坚持公平的市场准入政策。天津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信创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上具有优势,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围绕我市“1+3+4”的产业体系,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资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并围绕我市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现代都市型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前端创新型项目和龙头企业,激发经济新动能,提升头部企业带动作用。

  二是落实民营企业的财税政策和资金支持。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提高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效率。加大民营企业稳贷续贷支持力度,切实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平等进入土地市场,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在用地规划、指标上给予倾斜。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用地。降低民营企业用工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四是加快引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挖掘数据的生产要素功能,优化天津数字化发展生态。利用我市信创产业优势引导民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经济大区的理念,开展跨域横向协作,打通信息孤岛,构建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价值链,促进民营经济在“十项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把握科技人才教育协同发展新机遇,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促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人才的供需平衡,科研成果转化见实效。

  五是高效发挥政策效能,提升政策适配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体现出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心。对于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当务之急是要落实到位。从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效地推进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要尽快出台细化配套措施,做到落实快、协调快、见效快。对于各类政策,要加强宣传和服务,确保民营企业应享尽享。

  六是建立健全促进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法保障企业家权益,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

  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意味着有效的监管和优质的服务。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民营企业鼓励政策得以落实、民营企业得以健康成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需要政商两方面凝聚共识、协同推进,从制度层面细化交往规范。

  一是探索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制度规范,消除不敢为、不会为、不愿为问题。完善政企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渠道,主动听取民营企业家的建设性意见和合理诉求,靠前服务解决问题,吸收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长效机制。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既要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民营企业家集中精力经营企业,又要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制度性困难和问题,细化量化帮扶措施,推动宏观支持政策的微观落实,切实帮助企业再塑发展活力。

  三是构建有利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价值取向。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风险点责任清单,定期开展检查,明晰政商交往的界限和禁区、红线和底线。以此降低非亲清风险发生率。同时,强化“三不腐”机制的运行,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重点领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对政商关系中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零容忍”。

  (作者为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