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两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绿富同兴之道 2022年09月05日  林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两山理念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和辩证法思想。

  本体论:“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绿富同兴观

  本体论探究的是世界的本源和万事万物的本质特征。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的是“人与自然”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本体论上理解和把握两山理念,就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两山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绿水青山”代表的是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代表的是经济发展,是社会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两山理念的精炼表达,两山理念的完整含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同时也要看到绿水青山是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当发展威胁到这个前提和基础时,我们要懂得利弊取舍,能够知止而定,善待自然,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更要懂得调整思路,学会转型升级,善用自然,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因此,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避免在发展中只把重心放在“金山银山”而对“绿水青山”乱作为的误区,也要避免不顾“金山银山”而对“绿水青山”不敢为的误区。

  两山理念的本质特征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这一反映绿富同兴的科学论断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着手谋划和推动福建的生态省建设,提出经济繁荣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建设目标。到浙江工作后,他又亲自部署和推进浙江生态省建设,提出关于生态省建设的系统思考,以“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他多次强调的那样,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的永续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和呵护。“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包括人在内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以林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同样具备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我国总体上仍是缺林少绿的国度,但经过数十年的大规模国土绿化,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新时期仍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绿富同兴的发展宗旨。

  认识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自然价值观

  两山理念秉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反映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探究的是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的生存发展须臾离不开大自然提供的各种生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这种深刻认识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宁德时期。他得出了“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等具有原创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同时提出资源开发的原则“不是单纯讲经济效益的,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效益的协调”。1997年,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市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现在看青山绿水没有价值,长远看这是无价之宝,将来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逻辑,已经科学地指明人们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无价的绿水青山去换有价的金山银山,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频频索取自然资源,而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结果为了一时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是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因此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在获取有限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要守护好无限的生态价值;第三个阶段是看到作为无价之宝的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这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充分融合的一种更高的境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方法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生态振兴观

  绿水青山要成为金山银山,需要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成生态产品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同样源于在宁德工作期间。他在1988年8月的《福鼎通讯》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他后来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滥觞之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九次批示、五次亲临现场指导福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让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今天的“花果山”。浙江安吉县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地方。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重回余村视察指出,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从生态减贫到生态振兴再到生态共富,都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政府的积极主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政府对公共生态产品采购、生产者对自然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消费者对生态环境附加值付费、供需双方生态产品交易等多种方式,构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要善于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实践论: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融荣与共的绿金之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两山理念不只是美好的愿景和企盼,更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两山理念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两山实践的生动案例层出不穷、各具特色。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2021年,生态环境部共命名了五批136个地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类型包括市县、镇村、兵团、林场、生态示范试验区、遗产保护区等。2019年1月,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浙江丽水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意见》,明确丽水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标志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局部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自然资源部也总结归纳了三批数十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涵盖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生态治理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和生态补偿四类主要模式。

  两山理念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关键是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和以自然为根基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融荣与共的绿金之道,不断推进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2022JZDZ006)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