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转人工服务。”“人工座席繁忙,请稍后再拨……”近日,多名消费者向央广网反映,在回答用户问题时,常常遇到AI客服发来一堆答非所问的固定话术,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当他们想联系人工客服,也会遭遇“重重阻碍”,甚至有些平台直接取消了人工客服这一选项,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多年前,有一段名为《咨询热线》的相声,那个治百病咨询热线讽刺意味拉满,引人爆笑。没想到多年后,AI客服即智能客服,把调侃变成了现实,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礼貌热情,说话又好听,客户有怨气,口不择言,智能客服都不带生气的。然而,看似充满和气与敬意,有问必答,有时却答非所问,令人哭笑不得。听不懂人话,更解决不了问题,智能客服成了智障客服。
提起智能客服,很多消费者就气不打一处来,都快被它整崩溃了。“想找客服解决问题,聊了半天却发现对方是机器人,机器人=机气人!”“我这几天都快被某某的智能客服折磨疯了,问个问题,怎么问都是反复给出同样的选择。”很多网友吐槽,如今想找一个真人客服,“比去西天取经还难”。网友发问:找个人工解答这么难吗?为何很多企业选择智能客服?
是啊,为什么呢?一个明面上的原因是:降本增效。网络交易具有海量、瞬间交易等特点,要满足用户全天候咨询需求和订单咨询,需要投入大量的客服力量。显然,雇用大量人工客服会增加运营成本,而智能客服的成本优势就凸显了。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为降本增效,选择使用智能客服,减少人工客服,甚至不用人工客服。
智能客服技术的成熟度不高,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尤其在理解人类较为复杂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面能力不够。如果智能客服的训练数据不够丰富或不够准确,也可能无法准确理解用户的问题。结果就是,听不懂人话,所答非所问了。
而暗里的原因是智能客服更加“顺从”“听话”,能不遗余力地跟客户周旋,连推诿扯皮都省了,直接输出礼貌周到但无用的废话。有些企业拿智能客服冒充人工客服,说是转人工,其实是机器人在回答问题。明面上的原因可以理解,也只能理解,然而,暗里的原因就让人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了。机器人假装回答问题,不解决真正问题,利用程序和话术敷衍客户,这不是耍流氓,欺骗戏弄消费者吗?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其实,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有了。一是,让智能客服学习训练得更智能更聪明,听得懂人话,解决得了问题。二是,智能客服再聪明,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客服,因为还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不懂得或者不方便使用智能客服。这就要求企业保留或增加人工客服,简化转人工客服的流程。例如,设置“一键转人工服务”等选项。
仅有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一些企业未必愿意推进实施,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智能客服滥用情况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