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特质 月圆佳期 津味风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透着欢乐幸福的中秋习俗~~~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着欢乐幸福的中秋习俗
爬月的螃蟹要往家里撵
单炜炜 王轶斐
  唐文权收藏的月亮祃

  年画《拱向蟾轮》。天津博物馆提供

  给兔儿爷将军供上月饼和应季的水果。唐文权制作并拍摄

  梅兰芳《嫦娥奔月》戏装照。资料图片

  中秋节,阖家团圆。天津中秋老习俗,让大人小孩都各有各的事可做,欢欢乐乐地共庆佳节。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让生活充满幸福感,古今共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年节的情感表达。一些充满天津特色的中秋记忆,更令人感叹、难忘。

  天津文人冯文洵先生有一首《竹枝词》就写了拜月的场景:“供尖撤后送家家,结习相沿未或差。男祀灶王女圆月,咬春萝葡咬秋瓜。”

  遥遥而拜

  女子们的私密祝祷

  天津历史文化民俗研究专家学者高伟介绍说,当时拜月是旧时天津中秋节的重头戏,这也是当时的女子专属,有着“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之说。

  高伟解释说,古人认为月亮盈亏的周期是28天,这和女子的生理周期是一样的,“传说中的太阴星君,就成为广大妇女的偶像,专门掌管人间妇女婚配怀孕生子等诸事。”于是,在拜月时,那些已婚或者未婚女子对于生活的各种祈求,也就成了祝祷的悄悄话。

  在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张杨柳青年画《拱向蟾轮》,为清代高桐轩(传说其曾为慈禧画像)所作。

  画上拜月的女子旁有两个男童陪伴,画上诗曰:“十五学拜月,拜月十五夜。心自重月圆,何尝愿早嫁。”原来是刚刚及笄的少女学拜月。

  拜月时,在院落中设下供桌,摆上香烛月饼鲜果等,有时直接向月叩祷,有时挂上“月亮祃”。

  高伟说,也有称之为月光纸、月供祃等。主要图案是在月宫捣药的月兔,寓意平安祛病。上方则有关公、财神等图案。

  在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老照片收藏家唐文权收藏的一张月供祃上,刻的是“关公挑袍”的故事。

  临近中秋,天津各南纸局、扎彩铺、宫南宫北、杂货铺都有“月光神祃”出售,高伟说,还有小贩走街串巷吆喝:“买月亮祃儿哎,月亮祃儿哎,上供的……”

  祈求护佑

  小孩子最“受益”

  天津也有在过中秋期间供兔儿爷的,“兔儿爷是天津百姓对传说中月宫捣药的玉兔儿之尊称,因相信兔儿爷能给人间带来祥和与安宁,它捣制的‘不老药’能护佑人们不得疾病。”高伟介绍说,兔儿爷用泥或纸浆脱膜法制作的一个拟人化的坐兔,一身将军打扮。

  根据其坐骑不同其寓意也不同,骑老虎的叫“伏虎将军”,代表的是勇敢、刚毅和强壮;骑大象和骑羊的,代表吉祥、安宁;骑葫芦的,代表福禄双全;骑鲤鱼的,代表富贵荣华;骑麒麟的,代表诗书立家,高伟说,还有一种寓意是子孙满堂。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能玩的“兔儿爷车”和能吃的“兔糖”。高伟介绍,前者是兔儿爷双手持杵站在木板儿车上,拉动小车,就会在脚下药臼中捣个不停,“手艺好的,还能让两只红眼一眨一眨。”后者则是糕点铺子,用模具将熬制起沙的白砂糖,制作成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兔子。

  除此之外,还有给幼儿做兔鞋、兔帽的,“兔帽上绣两个红眼睛,缝上两只长耳朵。”街上还有兔儿爷风筝卖,“所以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中秋。”高伟说,当时买卖兔儿爷的摊儿上,肯定也卖猪八戒的玩偶,“大约是因为,这位天蓬元帅调戏嫦娥,也算和月宫有关。”

  游戏人间

  团圆时节各得其乐

  还有一个“爬月”的习俗,颇受男孩子们喜欢。

  “这其实就是一个游戏。”高伟说,就是中秋节时,将螃蟹用老钱包裹纸捻,绑在螃蟹背上,蘸油点燃放到院中,任其四处爬行。爬到哪,是有“说法”的,孩子们都用秫秸秆儿挡着,尽量让它往屋子里爬,寓意来年财富进家。当然,爬进屋的“下场”,都是进了锅,再入了大家的肚。天津文人冯文洵先生,《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写道:“买蟹归来不忍烹,今宵更任尔横行。相传爬月占休咎,纸捻燃灯照眼明。”

  “一些文人的中秋雅集,基本会在正日子前举行。”唐文权说,正日子基本都是家中团聚,有些读书之家,也会制作些灯谜。当时,天津很多报纸也会在中秋期间推出“特辑”,有的还留下些文字游戏,供读者参与竞赛。天津《北戴河》曾刊发“月”的填字游戏,唐文权说,结果几天后就收到千余回复,报社不得不只取投稿前百,而且内容须是唱和蟾光,“遗珠之憾难免”。

  应节戏还不如带“月”的唱过瘾

  唐文权收藏的《北洋画报》中,在1935年9月14日的戏剧专刊上,刊载“红蛾”的一篇《中秋节之应景戏》,其中提道,“时届中秋,旧京戏班,则以演天香庆节为号召。”

  “《天香庆节》又名《中秋庆节》,是清代宫廷在中秋期间的‘中秋承应’剧目之一。”唐文权解释,这出昆弋腔剧目,共计十六出,讲的是中秋时节玉兔下界的故事,“只是本子流传,梅兰芳曾说过,这‘徒有戏名,没看见过人演唱的了’,说明后来也没有在民间演出过。”

  “过节听应节戏是传统,中秋节的应节戏剧目不多,包括《天香庆节》在内,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唐文权说,过去天津中秋期间,有两出戏最应景,一出是《唐明皇游月宫》,又作《唐王游月宫》,故事是说马嵬坡后,唐明皇思念杨贵妃,叶法善接引李隆基赴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当时,有实力的戏班在布景方面相当出彩,利用布幔、灯光等,营造出舞台纵深感以及奇幻视觉效果,非常受观众欢迎。唐文权说,在演《唐明皇游月宫》时,往往也会安排《嫦娥奔月》或《贵妃醉酒》等和月亮有关的剧目,这两出恰恰是梅兰芳的拿手戏,“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的醉酒唱腔至今流传。“根据梅大师的一些口述资料,《嫦娥奔月》就是为中秋编演的应节新戏。”

  另一出《阴阳河》,讲的是夫妻污月遭谴,也因为被归属“封建迷信”而渐渐失传,当时有评“取意虽下,穿插尚佳”。

  而实际上,在京剧很多剧目中,有很多唱段是和中秋有关的。唐文权举例说,比如《捉放曹》《武家坡》《白蟒台》《南天门》等。“《捉放曹》里曹操上场即唱“八月十五桂花香”,吕伯奢也有“月到中秋分外光”;《白蟒台》《南天门》生旦各有“八月十五把寿拜”之唱词;《武家坡》的“八月十五月光明”,到现在也是脍炙人口的 。”唐文权说,“红蛾”也说,这些带中秋的唱段,在当时就远比《唐明皇游月宫》《阴阳河》要过瘾得多。

  评剧的爱派创始人爱莲君,在传统剧目《刘翠屏哭井》中,自创一段“八月中秋雁南飞”,在天津、烟台等地,相当风靡,人们争相传唱。

  新报记者 单炜炜 王轶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