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探访高温下的平凡劳动者
清晨开工 日作业超10小时 蚊虫叮咬已成家常便饭~~~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高温下的平凡劳动者
清晨开工 日作业超10小时 蚊虫叮咬已成家常便饭
酷热工地上的塔吊搭档
安元
  何晓琴在协调物料安排

  塔吊司机赵川与地面沟通采料细节

  每一处在建工地上,都能看到一个个高达二三十米的塔式起重机矗立其中,它是人们口中的“塔吊”,对于工地上的物料输送及建筑构件安装则是必不可少的一员“猛将”。炎炎夏日,这些离太阳更近的司机和搭档,在工作中也要克服更多困难,为城市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26米高空作业

  每天十余小时

  “施工用3立方钢管,到1号塔吊方向采料。”

  “收到。已调整方向。”

  “继续向右摆臂,好,继续……再回调20厘米……好!摆臂到位,开始采料。”

  “收到。”……

  中国一冶承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临海新城高中工程项目工地上,2号塔吊的司机赵川与信号司索工何晓琴配合默契地完成了工地物料的又一次传递运输工作。

  从清晨5:30到岗,检查起升主电机、电气控制柜、回转电机、起重限制器等塔吊的各个配件状况,直到18:30下班,赵川每天的高空作业时间超过10个小时,“我们的工作时间要配合工地的整体情况,现在夏季天气炎热,下午开工时间从以前的2:00错后到3:00以后,避开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间,我们的下班时间也会顺延到七八点钟。”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驾驶室里,每天下班还是会感到腿酸乏力,赵川说:“每次从驾驶室下来,都要活动活动腰腿,静止太长时间,真挺难受。每天晚上我也会散散步,感觉好很多。”

  赵川工作的2号塔式起重机,操作台距离地面高度为26米,每天上下班,他都要从9层高的云梯井攀爬上下,“最近天气热,中午11:00下班和下午上班的时候爬梯确实挺热的,太阳光强烈的时候,金属材质的梯体还挺烫手的。不过我们每天上下都习惯了,上或者下这一趟也就三四分钟。”

  “我们高空作业,驾驶室周围几乎没有遮挡,阳光更强烈,虽然新设备驾驶室大多会有空调,但强光和紫外线还是会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赵川说,“地面指挥的默契配合解决了我们驾驶方面的绝大多数问题。不过一些没有空调的塔吊,驾驶室的高温更加严重,偶尔也有个别同事出现过中暑情况,但公司对于我们这些高温作业人员提供了很多保障,比如每天供应的饮用水、西瓜、藿香正气水等,还有定期发放的洗浴用品,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温带来的不适。”

  三层防护汗透衣背

  蚊虫袭击最难扛

  何晓琴是与赵川搭档的信号司索工,所有工作时间与塔吊司机完全同步,她的岗位是对接工地需求与司机操作之间的桥梁,更是塔吊司机在地面上的“眼睛”。与在高空驾驶室操作的司机不同,信号司索工这个岗位几乎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在露天进行,一天十几小时都在经受着风吹日晒。

  “清晨5:30上岗,要先对钢丝绳、卡扣等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损坏或安全隐患等情况,要及时报告给物资部尽快修理或更换。设备合格以后就要对接工地,确认物料运输或设备安装的任务时间、数量、点位等情况,并将即时需要操作的任务传达给塔吊上面的司机。”何晓琴的工作不但要衔接地面与塔吊司机之间的信息,还要通过步话机对司机的每一步操作进行指挥:“物料堆放后,首先要检查捆扎得结不结实,一些用斗盛放的散装物料也要查看有无过满等情况,确保运送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检查合格以后,再呼叫司机,指挥他到相应的位置采料,但由于高空无法获取地面情况,我们通过步话机跟司机实时对话,通过每一个微小的调整,让司机准确采料。尤其是钢筋、钢管等长度几米甚至十几米的物料,从采料到吊运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风险,加上塔吊臂长55米,掌握准确度就更要我们之间的精准配合,确保准确安全运送。”

  “夏天不管晴天阴天都很热。作为女生,一天十几小时的户外作业,我肯定也是要做好各种防晒准备,比如防晒霜、口罩、防晒衣、长裤等,尽量把皮肤都包裹起来。”何晓琴坦言,防晒设备实现了物理防晒,但高温还是不可回避,头上的汗水流进眼睛来不及擦,身上的汗水一层层冒出来,把T恤、防晒衣、工地制服坎肩几层衣物层层渗透,“最热的那几天,说实话已经顾不上晒不晒黑了,热得发晕,口罩戴一会就喘不上气来了,但摘下来又晒得难受,所以这口罩就只能一会戴上防晒,一会摘下来透气。”说到擦汗,何晓琴笑着说,“我都不用毛巾的,根本擦不过来,每天身上带两包湿巾,用它擦汗,还能凉快一下。”

  “虽然热得难受,但我到现在还没出现中暑或者晒伤的情况。其实最难熬的是现场的蚊虫叮咬。”何晓琴指着脚踝处大大小小的红包说,“蚊虫太凶悍了,别看我这全副武装的长衣长裤,但偶尔袜子穿短点也会瞬间被咬上一圈,但就算换了中长筒的袜子,裤袜面料薄一点还是会被咬。只能随身带着风油精,被咬了就涂一点止痒,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小小的遗憾

  大大的热爱

  “每天在工地上,没机会穿好看的衣服,肯定有点小小的遗憾。不过这份工作我很喜欢,那点小遗憾就可以忽略了。”何晓琴身上总在迸发出“川妹子”独有的爽利、乐观和坚韧,不管高温还是辛苦,她总能适应良好。“两个小孩都十几岁了,在老家读书,我和爱人在天津工作,但不在同一个单位。我们工作时间长,好在我平时都住在单位宿舍,也没有家庭和孩子需要照顾,现在的生活规律、平静、充实,我挺喜欢的。”何晓琴很满足现在的状态:“我是2016年来到天津,凭着信号司索工证书应聘现在的工作,一晃就是八年。”何晓琴说,在央企工作的稳定感,从事自己擅长专业的获得感,以及现有生活节奏的舒适感,都让她觉得很满足:“这份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我觉得很适合自己。上班时认真仔细,下班悠闲地散散步、刷刷手机,这样的节奏我很喜欢。”

  来自四川巴中的赵川是个90后,2019年来到天津。“我们这工作虽然辛苦,但时间规律,央企收入也稳定,养家肯定没问题。”单身汉赵川现在还在为生活打拼,稳定的工作环境给了他更多信心:“咱不怕辛苦,就是希望市场能越来越好,我们也尽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记者手记 珍惜每一束平凡的光

  赵川和何晓琴是一组小小的缩影,就如千万工地上默默工作着的人们一样,认真而勤恳,热情而沉默,用他们的汗水浇筑成这座城市坚不可摧的基石。

  行行出状元,处处有英雄。每一个行业的工作者都是我们城市建设的奉献者,是推动时代发展前行的英雄。千万个赵川与何晓琴们,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点燃生命。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或许只是微弱而平凡的光点,但这份平凡却在每一个酷暑寒冬坚持前行,面对一个个困难倾力攻克,最终汇聚成一股又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城市换新颜,为时代前行铺就坦途。

  在伏天最热的日子里,我们向在高温中坚持工作的每一位奉献者致敬,也要带着这份平凡而坚韧的热情,继续前行。

  新报记者 安元  图片由中国一冶天津公司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