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四时清欢【二十四节气文化专刊】 秋分 杨柳青 2024年09月20日  初茹青 题图摄影 初茹青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戴世隆

  提起杨柳青,本地人颇多自豪,总略显骄傲地说“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据史料记载,金贞祐二年,即1214年置“柳口镇”,这也是杨柳青行政建置之始,比1404年建卫的天津早了近200年。元末明初正式定名杨柳青,给这个北地小镇增添了一丝温婉灵秀的气韵。

  让杨柳青人骄傲的还有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因河而兴的商贸和人文气韵。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辐射京畿之地的首要漕运枢纽和物资集散码头。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帆樯林立,南北物资在此交汇,文化民俗在此交融。这里有“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家”,也有赶大营发家足迹踏至新疆的“安家”。杨柳青的文化艺术和人文气韵也因为大运河的滋润而独树一帜。蜚声世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便是代表,其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国画的笔触色调,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融合了国画、工笔画、写意等绘画技法特点,成为中国木版年画的精品。除了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的风筝、剪纸、砖雕、石刻、彩塑、花会等民间艺术同样极具特色而惊艳世人。作为华北名宅,石家大院是来杨柳青观光必须打卡的地方。虽处北方,但受大运河交通南北的影响,大院融合南北建筑园林精粹,青砖灰瓦,砖雕木刻,亭台楼榭,假山鱼池,踏入其中却如在江南。大运河的滋润使得杨柳青人文兴盛。作为杨柳青三宗宝的文昌阁是华北地区现存保护最好的明代阁楼,曾经的杨柳青十景 “魁阁濛雨”便是指此。有大运河文脉滋养,有文昌阁护佑,杨柳青也果真出过两位翰林,近代也走出了号称“话剧皇帝”的石挥等名人。

  杨柳青是两河环抱,南有京杭大运河,本地人多称为御河,可能是因为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登岸之故。北有子牙河,也就是本地人俗称的后河。而两条河分叉又围成了两个“小岛”。御河环绕而成的是元宝岛,正在兴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后河因修建船闸引流环绕而成柳叶岛。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要骑车爬这个因修建船闸而成的高坡,爬坡时呼哧带喘,下坡时耳边呼呼生风,同学们尖叫着飞驰而下。进入镇里,挤过人挨人的“三不管”,在岁月侵蚀而略显斑驳的大院建筑群里穿梭。过年时,整个杨柳青变得喜庆热闹,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窗花,挂掉钱,红红火火的一下子年味儿就有了。正月十五杨柳青街道上人山人海,全家老少都出来看“出会”的表演,跑旱船、踩高跷、秧歌、法鼓个个精彩。夜幕降临,灯会上演,各式各样的灯把街道装点得璀璨明亮,人们要“钻灯”以盼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美满。而秋日里杨柳青的田野,除了大人收获庄稼,还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在田野里疯跑,烧山芋、烧黄豆、烧玉米,个个嘴头吃得一片黑。抓蛐蛐、抓蝈蝈,用草编笼子,挂在身上听秋虫叫声。天气热了,把“偷”来的西瓜扔到河里,抱着瓜在河里“洗澡”,游累了躺在岸边吃着瓜,想着回家被爸妈用指甲在胳膊上刮出“白印”会不会挨揍。

  那时的杨柳青虽然稍显“简陋”,没有如此多的高楼和汽车,但却是再也回不去的最美好的念想。(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题图摄影 初茹青